- 18 谈兵
印度现役航母,连出人命事故
-
刘纾骅
维沙卡帕特南——印度第一艘在孟买马扎贡码头建造的本土P15B隐形导弹驱逐舰印度是二战后首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一直以来,它在海军建设方面的进展颇受瞩目。然而,近来乌克兰绵延的战火,导致该国“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一处工厂疑似遭到俄军轰炸,对印度海军造成了连带打击——作为印度海军未来的主力驱逐舰,P15B驱逐舰的主动力系统,使用的就是产自“曙光”的燃气轮机。
试制常规动力潜艇不顺
2022年2月15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俄方表态退出印度的P75I常规动力潜艇项目。至此,近15年中6家参与竞标的企业里,已有5家退出;仍未退的韩国大宇造船海洋公司也表示,印方提出的项目要求“令人担忧”。P75I项目之前,印、法曾合作了P75常规动力潜艇项目,由法方为印度建造6艘鲉鱼级潜艇,于印度马扎冈船厂制造,法方提供技术支持。在经过了船厂度量器材(英制)与法制单位不兼容、大量CAD5图纸超过船厂技术人员处理极限、印方官员索贿被曝光、子项目遭冻结等多个意外后,鲉鱼级首艇“虎鲨”号已于2018年服役,但二号艇“卡汉德里”号在试航中,出现了对潜艇而言最致命的噪音过大问题,及其余35个缺陷,不得不退货返修。在鲉鱼级陆续下水之后,印度曾雄心勃勃地表示,准备进行“潜艇全面更新”计划。作为三面环海、大陆国土海岸线长达5560公里的海洋大国,印度海军为何急于更新潜艇?原来,上世纪90年代前,印军大部分潜艇均从苏联进口。1971年,护卫舰“库卡里”号被巴军潜艇击沉时,印军刚从苏联引进的4艘狐步级潜艇,却战果寥寥。目前,印军现役常规潜艇中,除了法国鲉鱼级潜艇外,3艘联邦德国制西舒玛级潜艇及9艘苏联制基洛级潜艇,均为冷战时的老旧型号。所以,印度启动“全面更新计划”,准备建立包括6艘核潜艇在内的24艘先进潜艇部队。P75I项目中的潜艇,就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P75I项目的硬性要求为不依赖空气推进(AIP)动力技术潜艇,西班牙及俄罗斯的AIP技术还在摸索中,如果中标后,很可能是花印度的钱,顺便为自己做技术储备。而法、德、瑞典3国虽然有成熟技术,却希望直接提供成品,对印方提出的“在印度本土完成首艇至少45%工程”的要求无法接受;韩国的AIP技术则为二手技术,转让需要产权国批准。P75I项目中道崩殂,看来已是时间问题。“亚洲航母专家”1947年获得独立后,印度海军主力舰艇仅有1艘巡洋舰及3艘护卫舰,但为了守卫海岸线和震慑周边邻国,印度建立强大海军的野心已蓬勃燃起。二战时海战的绝对主角航空母舰,率先进入了印度军方的视野。在1948年,印度原准备向英国购买2艘航母,但在针对价格问题商讨近10年后,印方决定只购买1艘二战时期开建的小型航母“赫拉克勒斯”号,并改名为“维克兰特”号。1961年正式服役的“维克兰特”号,使印度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在印军的早期构想中,“维克兰特”号将作为反潜舰队的主力舰,搭载反潜直升机,对巴基斯坦等国的潜艇进行有效遏制与打击。但在1965年,巴基斯坦海军发动“矮子行动”,炮击了印度城市德瓦卡,还击沉了印度1艘驱逐舰。当时“维克兰特”号主要执行运输任务,并未参与正面战斗。在1971年发生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维克兰特”号担纲主力的特混舰队,成功达成了封锁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战术目的,并击沉了8艘巴方舰艇,立下赫赫战功。此战后,孟加拉国成为独立国家,印度成功实现分裂巴基斯坦的战略意图。在深刻认识到航母的战略意义后,印军一边对“维克兰特”号进行现代化升级,一边以全面控制印度洋为目标,将航母当作立军之本。1985年,曾在英阿“马岛之战”中担任旗舰的英国“赫尔梅斯”号小型航母退役。印度于次年以5000万英镑的低价购得该舰,更名为“维拉特”号,印度海军进入了双航母时代。但好景不长,36岁的“维克兰特”号在1997年宣告退役,“维拉特”号也在2年后进行现代化改造(2017年58岁时才退役)。1999~2001年,印度海军缺乏可用的航母。2004年,印方决定购买俄方1987年服役的小型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由俄方免费赠予印方,但俄方负责对该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并填充舰载机,此费用由印方承担,总合同价值约15亿美元。2013年底,在修复了测试阶段推进系统的严重故障后,被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印度第三艘航母,在英国护卫舰“蒙茅斯”号的护送下返回印度入列。此时,合同中的改装费用已膨胀至23亿美元。在多年发展航母的历程中,印度培养出了大批航母相关领域人才,这也使其国产航母计划开始推进。2011年12月29日,新“维克兰特”号如期下水,但据称此次下水,只是为了给其他舰船腾出船坞空间,2012年该舰再次回到船坞。2013年,该舰再次下水,此时它仅建造完成了30%。据2015年数据,新“维克兰特”号成本已超预算5倍,达到28亿美元。据印方称,该舰将于今年8月正式服役。虽然印度在航母技术方面称得上亚洲“专家”,但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是印度海军的传统之一。2016年,印度第三艘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在港内检修时,厕所管线发生断裂,排泄物及硫化氢气体喷涌而出,造成了2死5伤的惨剧;2019年,该航母还发生过起火事故,一名军官丧生。2018年,印度国产航母新“维克兰特”号,遭附近停靠的一艘石油钻井船的沼气爆炸事故波及,被爆炸的化粪池内容物大面积喷淋了舰体。虽然在新“维克兰特”号服役前,如今印度海军只有“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独挑大梁,但它仍是印度洋最强的本土海上力量。多灾多难的水面舰艇“缝合怪”在现代海战中,航母要发挥出100%的战斗力,离不开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保护。印度海军对它们的发展也非常看重。1971年,虽然在与巴基斯坦的海上冲突中,印度占据了优势,但“库卡里”号护卫舰被巴潜艇“汉果儿”号击沉。“库卡里”号作为二战后第一艘被击沉的军舰,被载入海军史。上世纪60年代,印苏关系逐渐升温。自1968年起,印度从苏联进口了10艘别佳级护卫舰、8艘北方级护卫舰等舰艇,并签订了购买卡辛级驱逐舰的合同。到1978年,印度海军已有68艘作战舰艇的规模,大多数为苏制舰艇。印度开创性地发明了先直接购入、再由对方提供技术支持在印度生产的合作模式,被称作“特许生产”。这种合作模式,奠定了印度海军的现代化基础。卡辛级首舰计划在1992年服役,但由于海军对设计频繁的修改和建造中遭遇的两次火灾,首舰“德里”号的实际服役日期为1997年。“德里”号服役时,美军采用垂直发射单元及相控阵雷达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已经服役6年。“德里”号服役即落伍的局面,令印度海军极为不满。他们决心马上制造自己的先进驱逐舰,并制定15年造舰A计划。新船舰以德里级为基础,舰炮自意大利买入,动力部自乌克兰购进;在最为重要的雷达及导弹系统上,印度衡量再三后放弃了俄制装备,改从以色列购买。由于集成了多国不同规格的装备,首舰“加尔各答”号在2003年开工,2014年才正式服役。加尔各答级也被军迷戏称为“缝合怪”。印度海军的“缝合怪”,不止加尔各答级。其现役护卫舰“克里瓦克级、塔尔瓦尔级、什瓦里克级这“三套娃”号称印度自产,但其战斗系统的整合需要依赖法国海军集团,动力系统则是美、法技术搭配,主桅采用俄制对空雷达,后桅则采用以色列雷达,舰炮为意大利品牌,堪称纷繁复杂。可能是由于多国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印军驱逐舰及护卫舰也发生过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故。2021年10月,刚参加完四国军事演习的“兰维尔”号驱逐舰发生了火灾;三个多月后,停靠在船厂的“兰维尔”号又发生了爆炸事故,事故造成空调中的氟利昂泄露,3人窒息丧生。而护卫舰“贝特瓦”号大修完毕后,就在孟买造船厂的船坞中发生了吊诡的侧翻事故——事发时虽无风浪,但“贝特瓦”号还是倒了下去。(据《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