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本刊特别策划
毛泽覃:井冈山会师牵线人
-
主人公小传
毛泽覃,汉族,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中共党员。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而牺牲,时年仅29岁。
毛泽覃是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红军优秀的指挥员、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大哥毛泽东
总是把他放在实际斗争中锻炼
1921年正月初八那个晚上,对于韶山南岸村上屋场毛氏兄弟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夜晚。这一天,原本是母亲文七妹的生日。可是,一年多以前,母亲因病仙逝,几个月后。父亲也因急性伤寒撒手人寰。就在这天夜里,心怀天下苍生、矢志救国救民的毛泽东,说服弟弟妹妹,这个田不种了,这个家也不要了,全家人跟着他,到外面去干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当时正是五四狂潮汹涌澎湃,新思想、新文化向旧世界宣战的伟大年代。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恢弘气魄,对刚刚走出韶山冲的少年毛泽覃,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较早地接触到马列主义。1921年7月,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洪流之中。
毛泽覃在毛泽东身边学习生活了五年。毛泽东对他关爱有加,却从不娇惯,总是把他放在实际斗争中锻炼。1922年初,毛泽覃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暑假,毛泽东即派他到湖南三师从事革命活动。他住在三师旁边一间小小的茅草屋里,苦苦“复习”了一个多月,却没有被三师录取。原来,他是借考学之名,在那里做革命青年的发动工作。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暂时陷入低潮。中共湘区委员会决定派遣一些党、团员,分赴安源、水口山等地,加强工人运动的领导。毛泽覃被派往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青年团的领导工作。经过实际斗争的考验,这年10月,毛泽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年后,毛泽覃被调回省城,担任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他和田波扬等人发起成立了湖南青年学艺社。他们经常深入工厂、码头、学校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当年,韶山和安源同属军阀赵恒惕管辖的地盘,毛泽东在长沙领导轰轰烈烈的学运和工运,1925年夏天又在韶山领导著名的“阻禁平粜”斗争,搅得赵恒惕坐卧不安。他老羞成怒:“湖南若有毛泽东,就没有我赵恒惕!”并立即签署通缉令,同时捉拿正在韶山领导农运的毛泽东和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任总经理的毛泽民。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毛泽东和毛泽民相继“逃往广州”。随后,毛泽覃也来到广州,先后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民协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
他是毛氏三兄弟中
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很快笼罩着中华大地。毛泽覃奉党的指示,撤出广州,前往武汉国民革命军工作。
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我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武装两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覃随“铁军”参加了起义,他英勇作战,在烈火和热血中经受了历练。可以说,在毛氏三兄弟中,毛泽覃是走向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人。
南昌起义后,毛泽覃随“铁军”一路转战。部队打到广东后,遇到反动军队的凶猛截击,经历数次激战,起义军寡不敌众,最后兵败潮(安)汕(头)。
他是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
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大纲》,就发动农民秋收暴动、开展群众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等问题作出了明确指示。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领导,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不久,毛泽东被派往湘赣边界,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秋收起义。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著名的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于10月27日到达茨坪,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毛泽覃与部队失散后,找到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最后保存的部队。这支约800人的部队极其艰苦地转战于闽粤赣湘边。10月底,部队到达江西信丰时,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消息。朱德和陈毅异常高兴,立即决定派毛泽覃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取得联系。
在宁冈茅坪,毛泽覃见到日夜思念的大哥毛泽东,向他介绍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的详细情况及朱德、陈毅派他来井冈山联系的具体意向。毛泽东同意毛泽覃留在井冈山工作,决定派专人与朱德、陈毅的部队联系,以便两支起义军联合起来。
11月上旬,张子清、伍中豪带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第三营走下井冈山,在江西崇义上堡,与南昌起义军会合;12月,第二团党代表何长工从井冈山下山,同湖南省委、湘南特委联系,寻找南昌起义余部,在广东韶关的犁铺头找到朱德。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率部由广东北江进入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并先后占领了郴州、耒阳、永兴、资兴等县城。起义军扩大到8000多人,创造了一片大好形势。
然而,湘南起义部队占据湘南,控制了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湘粤大道,这对各派军阀构成极大威胁。3月,粤、桂、湘军阀混战刚刚结束,军阀之间取得了暂时的妥协,立刻勾结起来,以7个师的兵力,对起义军进行“协剿”。朱德、陈毅为了保存军力,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果断决定起义军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毛泽东得知湘南起义军正向湘赣边界转移的消息后,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部上山。毛泽东还派毛泽覃带着一个特务连赶到郴州,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取得联系。
4月下旬,两支部队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的会师,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不幸牺牲
1934年8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将要突围转移。毛泽覃被决定留在苏区打游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12月,被任命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接到命令:率红军游击队转战闽赣边界。
1935年,是白区工作最困难的一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便率领部分游击队员穿山越谷,黄昏时来到瑞金县一个名叫“红林”的大山中。高山上有个村子叫“黄田坑”,毛泽覃和游击队员们夜宿村里。不料第二天拂晓枪声大作,敌人追上来包围了村子。毛泽覃命令队员们撤往后山,他自己跑到门外一个高地,端枪扫射涌来的敌军,以掩护大家撤退。队员们迅速撤退了,而毛泽覃却再也无法突破敌人的包围。一阵枪弹飞过来,射中了毛泽覃的右腿。他勇敢还击,又一发子弹飞来,射中了他的左腿,鲜血染红了草地。毛泽覃咬紧牙关,忍着伤口的剧痛,双腿跪在地上,继续朝潮水般的敌人射击。子弹又飞过来,穿透了他的胸膛。毛泽覃牺牲时,年仅30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七天,毛泽民从部下缴获的一个敌电台中听毛泽覃牺牲的消息,他匆匆赶往大哥毛泽东家。毛泽东听说此事后沉默好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