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阅兵集训点
-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将为世界瞩目,届时,全世界将再睹解放军受阅队伍整齐划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巨龙临空的雄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9月17日记者走进阅兵集训点近距离感受受阅官兵荣誉背后的努力。
民兵方队:从普通青年化身战士
夏末秋初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在空阔的训练场上,陆军的绿、海军的白、空军的蓝,一列列一队队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做着不同的动作。远看过去是一排排被汗水浸湿的背影,近看是汗滴缓缓滚落的黝黑脸庞。记者在训练场上看到今年受阅的民兵阅兵方队时特别震撼,在不长的时间内,她们从普通社会青年化身动作一致、气势昂扬的女战士。这些头戴白色贝雷帽、身穿淡蓝色军装、脚蹬白色马靴、手持微型冲锋枪的女民兵方队队员,全部由北京市在编女民兵遴选抽组而成。据民兵方队政委史连雪介绍,队员平均年龄26岁,平均身高1.7米,全部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其中有34名队员参加过2009年国庆阅兵,还有81名“妈妈队员”。方队长朱德友介绍说,事实证明,所有民兵女队员的进步都很快。在训练初期,为提高体能,每天下午女队员都要进行一个小时的体力训练。从最初的单兵训练开始,着重练好军姿、齐步、握枪、敬礼、步伐变换和正步动作;然后再到排面训练,主要进行单排面整齐、方向变换以及阅兵式、分列式和敬礼、答词训练;最后是方队合成训练,主要进行方队整齐等,达到方队军容严整,“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为什么女民兵选拔全部来自朝阳区?史连雪告诉记者,朝阳区的民兵方队受阅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已经相继参加过三次国庆阅兵,分别是1984年35周年、1999年50周年、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式。联合军乐团:“在五线谱上踢正步”国庆节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将有一支上千人的受阅部队,他们的战位从头到尾都不发生变化,也是唯一一支从头到尾参与受阅,持续站立、演奏四个小时的部队,这就是联合军乐团。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张海峰今年是第五次参加阅兵任务,他认为,“军乐团是在五线谱上踢正步”,这是因为军乐团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严格、准确的节拍器下面演奏的,分秒不差。1984年,不到16岁的张海峰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当时他站在军乐团的第三排。现在作为总指挥,张海峰站在整个团队的最前方,指挥起来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张海峰介绍说,此次演奏任务包括阅兵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这是从开国大典至今历次阅兵以来演奏曲目最多的一次。为了此次阅兵仪式上的阅兵曲目能有新意,在筹备阶段张海峰就组织创作室作曲家对阅兵曲目进行大范围创编。他表示,“阅兵演奏分为仪式、阅兵、分列式三部分,除保留经典阅兵曲目之外,还有部分为此次阅兵量身打造的全新作品。”此外,为了增加庆典的仪式感,此次阅兵式增加了号角音乐的比例。在国家重大典礼之际,都是借用音乐作为重大切割点,号角音乐将在今年阅兵式上扮演重要角色。根据介绍,以前阅兵式中也有女演奏员,但此次是历次阅兵女演奏员最多的一次。装备方队:控制动作分秒不误在国庆阅兵式上,装备方队历来是最被关注、最让民众自豪和骄傲的组成部分。此次装备方队的受阅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装备,不少装备是首次亮相,参与武器装备规模、类型皆有所突破,不过具体有哪些装备亮相,要等到国庆节当天的阅兵式上才会揭开神秘面纱。此次阅兵装备方队全体参阅官兵在训练中作风顽强、要求严格,将训练标准全面量化,达到人员动作整齐,装备毫厘不差,分秒不误。此次训练中有许多创新和科学训练方法,比如用测距仪器将驾驶偏差控制在0.1米,时间误差控制在0.01秒。在装备方队最前面,将有整齐列阵的旗手高擎战旗在战车上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此次装备方队的创新和亮点,体现了人民军队全体将士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在阅兵集训点里,记者看到飘扬的红色旗帜,都是闻名遐迩的功勋部队。“黄崖洞勇士连”的旗手徐志辉表示,这不仅仅是一面旗帜,还是巨大的责任和荣誉。维和部队方队:宣示中国的大国担当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中将首次设立维和部队方队。维和部队方队将军领队徐有泽少将对记者表示,在阅兵队伍中出现维和部队方队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仪仗方队临近的一支队伍,远远地就看见他们头戴的蓝色贝雷帽,几乎不用介绍,记者立刻认出这是中国“蓝盔”,维和部队方队。查阅历史可以发现,维和部队方队是中国阅兵史上首次以海外维和力量为主组建的方队。而维和部队方队出现在国庆70周年阅兵队伍中的原因也是显然的。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从1990年至2018年底,解放军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近4万人次。截至目前,我国在联合国马里、刚果(金)、苏丹达尔富尔、南苏丹、黎巴嫩5个任务区,共派有工兵、医疗、警卫、步兵、直升机等13支维和部(分)队共计2419人,遂行巡逻警戒、安全护卫、工程保障和卫勤救护等任务。与其他部队着装不同,维和部队训练着装非常有国际范儿,除了维和部队统一标志蓝色贝雷帽之外,肩膀上有红色的国旗,胸口处标有绿底黄色的英文名字以及职务。维和部队方队长王星的胸口标识是Col Wang Xing,他对记者介绍,参与方队组建的部队均多次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王星本人两次带部队执行海外维和任务。1993年出生的卢存元告诉记者,他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当时他们主要承担扫雷工作。“在遍布未爆地雷的土地上,心头时刻都想着祖国的强大和安宁。当地的居民看见我们就说,中国解放军带去了和平。”方队中的宋杰则是二次受阅。宋杰出生军人世家,宋杰的太姥爷董成森曾参加过开国大典的受阅式。在2015年“9.3”抗战胜利阅兵式上,祖孙两人在天安门广场同时受阅。当时,董老为抗战老兵英模代表,而宋杰则在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方队中阔步走过天安门。今年,宋杰再次参阅,太姥爷发视频给宋杰说:“新中国成立时,都是骡马拉着大炮,现如今都是机械化甚至是信息化的装备了,你们都赶上了好时候,要更加努力才行,要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军队争光。”陆军第81集团军副军长徐有泽少将是维和部队方队领队将军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蓝,中国红,迷彩绿是我们维和部队特有的标志。在阅兵队伍中出现维和部队方队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有力诠释,更是中国军队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55岁的徐有泽和年轻的队员一起训练,体重从142斤降至128斤。徐有泽表示既然是领队就得成为训练标杆。为了成为标杆,徐有泽在训练结束后还拉着教练员给自己“开小灶”,正步踢腿2公里,齐步行进再走3公里。阅兵集训点里的“神秘武器”:缝纫机10月1日,当受阅部队在天安门广场成为世界聚光点的时候,在他们背后还有另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联勤保障兵站的全体官兵。训练质量,受阅队员进行封闭集训,封闭并不意味着单调和贫乏。阅兵集训点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银行、超市、邮局等一应俱全。在阅兵集训点里,兵站担负被装发放洗修、桶装水加工、主副食品订购配送、油料供应管理、医疗卫生防疫、饮食安全监管、运输投送、军事设施建设维护等任务,打造“一站式”基地化服务保障,最大程度方便受阅官兵训练生活。“这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之后,首次担负国庆阅兵保障任务。”兵站领导介绍说,“联勤保障兵站是因这次国庆阅兵从联勤保障部队抽组建立的,承担阅兵中的联勤保障任务,是阅兵联勤保障的主体力量。”兵站作为第一家进驻阅兵集训点的单位,进驻后迅速开展了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立医院、水站、加油站、理发室、食品供应、被装修理等点位,医院开通120急救电话24小时响应。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久违的缝纫机,缝纫师傅正在忙碌地为受阅官兵修补破损的衣服。另一边鞋靴维修师傅正在为一名维和方队的队员修鞋,门口的取鞋处整齐摆放着一排排补好的军靴。缝纫师傅对记者表示,主要是裤裆、裤腿、腋下等部位磨损严重,需要进行修补;还有一些衣服是需要从肥改瘦的,受阅官兵参加训练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体重减少,下降十几斤都是常事。鞋靴维修师傅则表示,由于训练强度大,鞋底磨损严重,常常需要换鞋底。除了这些同志还有其他后勤服务人员,医院医生、护士等都是受阅官兵坚实的后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完成训练任务默默奉献。(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