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往事
炮兵“元帅”朱瑞: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
朱瑞将军是我党早期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抗战胜利后带领延安炮兵学校进入东北,创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是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10月1日,朱瑞将军在战场上踏雷牺牲,是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我军最高级指挥员。
优秀的高级政治工作领导人
朱瑞,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庄一个书香世家,8岁时父亲去世,家中遭土匪抢劫,房子被烧光,母亲只得带着朱瑞等子女四处迁居。少年来瑞,心怀大志,立志报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徐州培心中学读书时,他阅读了《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参加进步学生组织,因发动学生罢课而被学校开除。1922年,朱瑞经同学帮助,转入南京钟英中学读高中。在读高中期间,朱瑞曾经写了一篇大骂军阀的文章。1924年,19岁的朱瑞考进了广东大学。第二年,远赴苏联,先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上学,毕业后又去了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学成归国,先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1932年1月,朱瑞被派到中央苏区工作。在中央苏区,朱瑞始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科长、红军学校教员,继任红十五军政治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率部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夏,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为罗荣桓),10月参加长征。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朱瑞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是红军中优秀的高级政治工作领导人。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斗,紧接着又参加东征、西征等战役。1936年12月,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瑞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国民党第一战区程潜部,任第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处长,从事对国民党军将领的统战工作,同时担负指导恢复、整顿中共直南、豫北特委工作,以及在晋豫边区、太行南区等地,创建抗日游击队的任务。在这期间,朱瑞还有一项突出的贡献,就是他独立地创建了华北军政干部学校,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军政干部。1939年5月,朱瑞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徐向前率部前赴山东,开辟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兼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地区党政军各项工作。我军的炮兵元帅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后,中央曾决定朱瑞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毛泽东、刘少奇都找他谈了话。但朱瑞认为自己曾在苏联学过炮兵,主动请缨,要求去做建设炮兵的工作。中央接受他的要求,任命他担任刚组建的人民军队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延安炮校是人民炮兵的摇篮,朱瑞从此开始担负起建设人民解放军炮兵的重大任务。日本投降后,朱瑞主动辞去军委副总参谋长之职,带领炮校师生奔赴东北,准备接收日军投降后留下的火炮装备,以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炮兵。可到东北后,面临苏军将日本关东军缴械的火炮等重型装备运回国内、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东北的严峻形势,使得原来的计划完全落空。他审时度势,及时地提出“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方针。朱瑞干起工作来大刀阔斧。他把从延安带来的炮兵专业干部一分为二:少数留炮校工作,培养新学员;大多数则带着老学员,被分散到各地搜集武器,同时协助各军区和各部队建立炮兵部队。他亲自带着炮校师生、干部、战士,坚持不懈地去漫山遍野“捡洋落”——搜集日军和苏军遗弃的火炮、坦克、飞机。日军丢弃的火炮大都残缺不全,就几门凑成一门炮。截至1946年6月,他们共搜集到各种火炮达700余门、炮弹50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以及大量零配件和各种器材,为建立和装备东北炮兵部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炮兵也胜利地完成了扩兵任务,在原有的炮兵旅的基础上,充实了炮二团及战车大队,新组建了炮兵第三团。至此,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总数已达6个乙种炮团、4个丙种炮团、6个炮兵营另20个炮兵连。仅半年时间,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连,总计就达80个。随后,朱瑞建议东北军区,将延安炮校更名为东北军区炮校,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军区炮校校长,立即开学招生。他将毛泽东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教育思想具体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炮校拥兵三千五——变学校为部队,部队训练新兵——拿部队当学校”的口号。利用战争间隙,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小板凳一放就是课堂,随时随地,利用日军遗弃的武器装备进行教学和训练,火速地将学员培养成部队急需的炮兵骨干。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为统一全军炮兵的指挥及装备、训练事宜,将炮兵调整处与炮兵学校一部,组建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据说,远在陕北延安窑洞中的毛泽东闻讯后,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朱瑞是我军的炮兵元帅!炮兵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东北炮兵部队已经开始形成独立的兵种,并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幸踏雷而壮烈牺牲1948年9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正式拉开辽沈战役的序幕。攻占锦州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而攻克锦州北面的义县县城,又是夺取锦州的关键之战。一句话:欲图沈阳,先取锦州;欲取锦州,先取义县。义县位于锦州北面,是攻打锦州的必经要道。只有打下义县,从长春方面开来的东北野战军大部队,炮兵、坦克及物资辎重,才能长驱直入锦州。义县是座古城,有高10米、厚4米的城墙,城下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国民党军占领义县后,又修筑了永久、半永久性的各种防御工事。9月26日,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义县的包围。29日15时,炮兵开始对义县外围郑家屯、徐家坟实施炮火准备。随后,解放军发动几次猛攻,都被阻滞。10月1日上午9时30分,解放军向义县县城发起总攻。而在总攻前一天,朱瑞下到各炮团作战前视察,仔细检查了各个火炮的射向和隐蔽情况。10月1日,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朱瑞就又赶到炮兵前线指挥部检查炮兵火力的部署。随着信号弹升空,担任正面射击任务的200多门大炮,引颈齐发,一排排炮弹倾泻在城墙上、地堡上,砖石腾空,烟尘弥漫,敌人的火力被压制,很快便摧毁了敌人城墙两侧的地堡。接着,又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城墙。经过1小时40分钟的猛烈炮击,义县城东城门北300米处的城墙,终于被炸开了一个20余米宽的大缺口。朱瑞命令炮火延伸,轰击敌军在城内构筑的工事,敌军经营多年的城内工事随着炮弹爆炸的硝烟飞上了天。在炮火掩护下,步兵部队向城内发起了冲击。这次攻城战中,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次使用了从敌人手里缴获的美国榴弹炮。朱瑞对这种火炮的攻坚性能还不了解,在战斗还在进行的时候,朱瑞撂下望远镜,上前对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和政治委员罗舜初说:“我到前面去看看!”“不行!”韩先楚和罗舜初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打得还很激烈,你不能去!”朱瑞恳切地说:“我去看看城墙有多厚?多少炮弹才能打透,这种城墙到底怎样打法更好?弹着点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下一步攻打锦州心里就更有数了。这还必须早点上去,迟了,弹着点就有可能被冲锋的战士们爆破城墙时破坏掉而测不准。”朱瑞的理由是不能拒绝的。韩、罗随后再三嘱咐:“注意安全!”炮兵司令部其他人见朱司令员要到前面去,也都跟上来。警卫员、通信员、电话员跟在后面。一路上,朱瑞不断地提醒身后的同志:“注意,沿着我的脚窝走,不要踩上地雷!”隐藏在城门暗堡里的敌人一挺机枪忽然向这边一行人扫射。朱瑞惦记着身后的同志,回头招呼,不料这一瞬间,踩响了一个地雷,随着火光一闪,将军轰然倒地。身中几十块弹片的朱瑞当即壮烈牺牲,时年43岁。10月3日,东北野战军将朱瑞牺牲的经过向党中央作了报告。毛泽东闻讯后许久未语,悲恸不已。中共中央随即发出唁电:“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之巨大损失。中央特致深切悼念,望转令全军,继续为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以纪念朱瑞同志永垂不朽!”其中的“朱瑞同志的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之巨大损失”一句,为毛泽东亲笔所加。(据《党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