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7日报道,本年度中国两会即将开幕。据悉,本年度的中国全国两会的会期较往年将有所缩短,采访方式也根据疫情防控需求而采取创新模式。对于境外记者来说,如果不是常驻北京,将无缘采访。
报道称,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业遂5月15日在北京就大会有关工作答媒体问时,透露了上述两会安排调整。
张业遂透露称,大会新闻中心收到了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今年会议的申请,他感谢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议的关注,但称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面临的防境外输入、防境内反弹任务很重”。
他说,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除了不邀请境外记者临时赴北京采访,只邀请部分在京的中外记者到人民大会堂现场采访,今年大会也将缩短会期(往年一般介于10至12天),具体议程、日程将分别由会前召开的预备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将适当精简,创新形式,采用视频方式进行。
报道称,各国驻华使节将受邀旁听大会全体会议,各代表团则不安排开放团组和集中采访活动,但将设立新闻发言人发布重要信息,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也将协助记者联系采访代表,代表住地将设立视频采访室。
张业遂表示,大会将继续秉持开放、透明的精神,为中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服务。他说,大会新闻中心网页将发布会议日程和议程、活动安排,提供会议主要文件的中外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等。
彭博社5月19日报道称,尽管中国正从疫情中恢复,但一些有关活动仍将通过视频举行。与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齐聚北京倾听并与第二大经济体的治理者互动的往年相比,这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英国路透社5月19日报道 称,两会召开是彰显中国的生活在疫情后正重归正常的最明确迹象。北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所有目光将投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说今年的会议非同寻常,将更关注抗疫工作以及如何、通过什么措施恢复经济活动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报道题为“两会本周开幕 将开出何种经济‘药方’?”的文章称,因疫情推迟的中国两会将于5月21日和22日开幕,在全球被疫情笼罩的当下,两会召开既对外展示中国抗疫成果,也会发挥对内凝聚疫后共识的作用。
约2100名政协委员和近3000名人大代表,将从全中国各地抵京。这是中国启动严格防疫后,规模最大的人群聚集,也是疫情全球扩散以来首次有国家举行大规模政治集会。官方决定延续所有委员和代表进京开会的惯例,显示当局有充分把握,这也是中国已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的强烈信号。
如今虽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国的经济、社会仍面对重重挑战。两会象征意义巨大。疫情下中国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高层将开出哪些“药方”也会揭晓。最受关注的看点无疑是经济“药方”。官方将如何为经济定调,力挽狂澜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备受瞩目。
外国媒体多年来首次无法进入人民大会堂现场报道,地方代表团开放日也将取消,记者会将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今年中国两会的开放程度会打折,花絮新闻会减少,但作为疫情下洞察中国决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在世界政治酝酿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两会值得追踪的热点,不少于以往任何一次。(据《环球时报》、《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