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古巴做出了两个令世界称道的决定——向多国派遣医疗支援队、允许一艘出现疫情的外国邮轮停靠并协助送返船上人员。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常年受到美国制裁的这个加勒比岛国,何以拥有这般医疗“底气”?
雪中送炭
3月上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迅速蔓延,其中位于北部的伦巴第大区疫情尤为严重。3月11日,古巴首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国内抗疫的同时,古巴决定向意大利派遣应急医疗队,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驰援意大利的国家。
3月22日,一支由52名古巴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抵达伦巴第大区,随即投入救援工作。五周后,古巴又派一支医疗队奔赴伦巴第。截至4月25日,古巴已向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牙买加、苏里南、安道尔等22个国家派遣了两千多名医护人员协助抗击疫情。同时,古巴还与其他30余个国家就疫情防控进行各类形式的医疗合作。
古巴政府日前表示,还有多个国家已向古巴申请派遣医疗支援人员,另有超过45个国家向古方申请购买古巴本土研发的干扰素等药品,用以治疗感染人员。古巴呼吁各国团结合作,应对迅速扩散的疫情。
疫情之下,古巴“雪中送炭”得到许多国家积极回应。安道尔外交大臣玛丽亚·乌瓦奇·丰特表示,感谢古巴在艰难时刻慷慨相助。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说,感谢古巴与多米尼克并肩作战,患难见真情。
3月中旬,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英国弗雷德·奥尔森航运公司“布雷马”号邮轮在加勒比地区漂泊多日,向多国港口申请靠岸但均遭拒绝。最终,古巴允许该邮轮停靠本国港口。在疫情导致全球多艘邮轮陷入无处停靠的时刻,古巴此举赢得外界尊重。
3月17日,这艘载有超过1000名旅客和船员,其中包括至少6名新冠肺炎患者的邮轮驶入古巴海域,3月18日停靠在哈瓦那以西约50公里处的马列尔港,当天,邮轮上人员被直接转送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分乘英国政府提供的4架包机返回英国。
英国驻古巴大使安东尼·斯托克斯两次公开向古巴表达谢意。他说,感谢参与此次邮轮接收行动各环节的古巴医护人员、警察、大巴司机、码头和机场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施以援手,展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友好情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专家严谨分析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向他国派遣医疗队,还是接收出现疫情的外国邮轮,都展现出古巴外交思想中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体体现为坚持国际道义、发挥特殊作用、彰显“小国大担当”。
援外医疗有传承
古巴向他国派遣医疗队,并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新举动。事实上,自首次开展援外医疗行动至今,古巴的援外医疗已有将近60年的传统。
1962年7月,位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随着许多法籍医生离去,该国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在与阿尔及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本·贝拉会谈后,当年10月在哈瓦那一次讲话时说,阿尔及利亚人口比古巴多400万,但医生数量不到古巴的三分之一,他号召古巴医生志愿前往援助。1963年5月,29名古巴医护人员抵达阿尔及利亚,拉开古巴援外医疗历史的序幕,外援医疗业成为了古巴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据古巴公共卫生部3月公布的数据,上世纪60年代至今,古巴已向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工作者40多万人次,目前在近60个国家派驻医疗工作者2.9万余人。
古巴医生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领先全球。据古巴公共卫生部统计,2019年,古巴在职医生超过10万名,即平均每千人拥有9名医生。因此,面对疫情中的古巴会否“自顾不暇”的外部质疑时,古巴公共卫生部回应称,古巴医护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援助他国并不影响本国抗击疫情工作。
长久以来,古巴的援外医疗只面向发展中国家。然而,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古巴首次向意大利和安道尔这两个发达国家派遣医疗队。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光英认为,古巴此次派出医疗队援助他国抗击疫情,拉近了古巴与国际社会的距离,有利于古巴加强同他国尤其是欧洲和拉美国家的关系,在反对美国封锁斗争中获得更多支持与同情。
在严谨看来,古巴为他国提供医疗服务,不仅彰显古巴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成就,还有助于古巴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软实力”,提升其国际话语权。
医疗体系有“底气”
古巴援外医疗传统的“硬气”,从侧面反映出其对本国医疗体系的自信。在1959年1月古巴革命胜利之初,菲德尔·卡斯特罗就提出,古巴未来要大规模培养优秀医生,履行革命对人民的责任;要积极研发疫苗以降低流行病传播风险、减少因病死亡人数,将医学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
近年来,古巴每年拿出财政预算的50%左右投入医疗和教育这两大民生领域,其中医疗占比略高于教育。官方数据显示,古巴各项健康指标都与发达国家持平,2019年,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五,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目前,古巴拥有较为完善的三级医疗体系,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初级医疗网由家庭诊所和社区医院组成,在社区以预防疾病、推广健康为主,治疗常见病为辅。二级医疗网由区域综合医院、医科大附属医院组成,一方面收治普通患者,一方面起到承上启下双向转诊的作用。三级医疗网以专科医院、研究所为主,主要接收从各地转诊来的患者。
严谨认为,古巴的医疗卫生系统非常注重科学、高效分配有限资源,这对长期遭受制裁而难以从外国进口医疗设备和药物的古巴而言颇为重要。古巴在以公费医疗填补覆盖盲区的同时,坚持分级化、标准化诊疗,将有限的高质量资源投入初级医疗网,同时避免公费医疗带来潜在资源浪费,实现了资源均衡、精准配置。
在此次疫情期间,古巴的初级医疗网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巴出现确诊病例后,卫生部启动一项计划,由社区医院和家庭诊所的医生带着本科医学生每天挨家挨户排查疫情。据古巴公共卫生部4月14日的数据,古巴1100万人口中,已有超过900万人接受日常排查。
“不等病人来,我们先去搜索病人,这是社区排查的意义所在。”哈瓦那贝达多区社区医院院长奥罗丽斯·奥塔尼奥告诉记者,社区医生往常年均家访一到两次,在疫情期间,社区医生每天上午全员出动,每个小组平均排查200人左右的居民区,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了解居民身体情况,在第一时间锁定疑似病例。
多年来,古巴还积极培养外国医学生。据古巴公共卫生部统计,截至2019年,已有140多个国家超过3.5万名外国学生在古巴攻读完医学专业。中国学生寇顺超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古巴医疗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医生与居民往往长期保持十分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寇顺超看来,古巴医疗体系之本在于初级医疗网络建设。古巴的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必须进入社区医院工作2年,先与居民打交道,向他们普及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生活理念,督促他们定期更新健康档案,同时做一些常见病诊疗。社区医生往往在同一个社区工作、生活,掌握所负责区内居民的基本资料和健康状况,与住户既是邻里,又是医患关系。
“在我上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古巴为世界培养医学人才,也希望他们培养出的医生,能到世界各地去救治患者。”已在北京一所医院工作的寇顺超说。(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