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封面
测量最高峰背后的大国角力
-
■ 武彦
为精确测量山峰高度,中国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今年恰逢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回顾人类测量几大洲最高峰的历史,不仅有登山队员的艰苦攀登、科学家的辛苦付出,背后还有大国的暗自角力。英国殖民者的狂妄命名到底是谁最先发现“世界之巅”?在没有精确测量技术的时代,人们判断山峰的高度更多依赖于直观感受,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对高度而非海拔高度的影响。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一直认为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6268米)是世界最高峰。1808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开始广泛地使用三角测量法展开地理调查。他们惊诧地发现,在印度北面的喜马拉雅山区矗立着大片高耸入云的山峰,世界最高峰的数据随之频繁被改写。1808年到1847年,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峰被认为是“世界之巅”;此后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接过这个头衔戴了五年。当时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安德鲁·华欧已注意到有座山峰比干城章嘉峰更高,初步测量显示,这座山峰的高度约为9200米。这是珠峰首次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它被暂时命名为“第十五峰”。1856年,英属印度当局正式公布“第十五峰”的高度——8839.8米。安德鲁·华欧将它命名为“埃佛勒斯峰”,以纪念前任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斯。由此,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在西方被冠以埃佛勒斯峰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没有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英属印度当局的测量工作是在印度平原进行的遥测,并没有进入西藏和尼泊尔。他们也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乎,此前中国已测量并命名过这些山峰。其实早在康熙年间,清政府就决定重新测定全国地图。1714年,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测绘地图。他们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珠峰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在1717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出珠峰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其中“朱母郎马”为藏语“第三女神”的音译,“阿林”是满语“山”之意。在这份用西方近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地图上,珠峰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并确定了它的名称。康熙年间测绘西藏地图时,曾携带有大批制图工具,包括测量物体距地平的高度及水平角的御制矩度象限仪、铜镀金象限仪、铜镀金双千里镜象限仪等,其中部分仪器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尽管《皇舆全览图》没有留下珠峰的高程数据,但从这些测高仪器可以判定,当时应该对山峰高度进行过测量,只是相关数据未能保留下来。然而1921年英国探险队到达珠峰脚下,知道“世界之巅”早已有自己的名称后,带队的布鲁士将军却在皇家地理学会上说:“我从夏尔巴人那里知道,他们以珠穆朗玛的名称称呼埃佛勒斯峰。我希望即使找到它的真正名称,我们也不要理会。我知道你们一定同意没有一个名称比埃佛勒斯峰更美妙、更合适。”中国测得珠峰最精确高度殖民主义者的狂妄最终随着英国势力的衰退而烟飘云散。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地理学家林超教授发表的论文《珠穆朗玛峰的发现与名称》以令人信服的大量中英文资料驳斥英国人发现世界第一高峰、并命名为埃佛勒斯峰的谬论。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联合发表通报,将“埃佛勒斯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1954年,尼泊尔与印度联合发布的8847.6米珠峰精确高度获得国际认可。当中国与尼泊尔探讨珠峰归属时,尼方就有人以“中国既没有登上珠峰,也没有对珠峰进行测量”为由提出异议。因此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后,对珠峰的测量工作也随之展开。此前在珠峰登山科考活动中,我国测绘工作者曾用水银气压计估算珠峰高度为8882米。但这种测量方法存在较大误差,要取得足够可信的数据,必须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1966年到1968年,中国科学院牵头对珠峰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建立起比印度更高水准的测量控制网。一切准备就绪后,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员首次将觇标带上珠峰,山脚下的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联测。经过加权计算,1975年7月23日,中国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这一精确数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承认,很快成为世界地图集和教科书上的权威数据。2005年,中国第二次对珠峰高程进行精确测量,该数据被修正为8844.43米。乞力马扎罗山让英德纠缠不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以“赤道雪峰”奇观而闻名于世,传说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曾在地图上标出位于赤道附近的这座雪山,但被后人当作“无稽之谈”抹去。此后直到1848年,自诩来自文明世界的欧洲人才记录到这座被当地人视为“神山”的巍峨山峰。1848年,德国传教士约翰内斯·雷布曼在东非发现“赤道雪峰”。他在1848年5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上午,我们清楚看到远处的山脉,其中一座山峰被美丽的‘白云覆盖着’。当我问起那片耀眼的白色时,当地向导把它称作‘冷’,我立刻明白了。”是什么吸引雷布曼等欧洲人深入乞力马扎罗山所在的非洲荒原?当时德国与英国为争夺东非殖民地正展开激烈竞争。有种说法称,德皇威廉二世年轻时曾向外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抱怨说,她在东非已经有两座山,而自己却一座也没有。于是女王大方地将乞力马扎罗山从英属肯尼亚划给德属东非,作为威廉二世的生日礼物。不过这个故事很可能只是维多利亚时代讽刺作家的产物。1890年英国与德国达成一系列瓜分东非的协议,德国以放弃包括蒙巴萨在内的肯尼亚海岸为代价,换取德国北海出海口战略要地赫尔戈兰岛,乞力马扎罗山则被正式列入德属东非的地盘。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征服自然”热潮中,将“赤道雪峰”踩在脚下无疑是名扬天下的捷径。从1861年开始,多国探险家争先恐后地试图“征服”乞力马扎罗山,但都遭遇失败。直到1889年,德国探险家汉斯·迈耶在第三次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才成功登顶。他利用随身携带的气压计估算,乞力马扎罗山主峰高度为6010米,并将其命名为“威廉大帝峰”。五年后,德国殖民当局更正了他的测量,将乞力马扎罗山的高度修正为5892米。这成为乞力马扎罗山的官方数据,一直沿用到1952年。但英国人对于德国把持非洲最高峰的现实并不买账。早在1904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测量乞力马扎罗山的高度为5888米。但这个“有损非洲最高峰形象”的数据不可能得到德国的承认。一战后,乞力马扎罗山于1920年被纳入英国管辖,新一轮测量立即上马。1921年的测量将非洲最高峰的高度修正为5930米,但这个数字没有得到国际认可。1952年,英国再度组织对乞力马扎罗山的测量,宣布它的高度为5895米。这个数据随后沿用至今。然而让英国尴尬的是,坦桑尼亚于2000年宣布,在德国的帮助下,该国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测得乞力马扎罗山准确高度为5891.8米——还是德国人当年测得准啊。(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