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日报道称,中国投资者正在非洲大陆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用于生产原本需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它们包括鞋、衣服、玻璃纤维、建筑材料、电子产品、钢铁产品和食品,这些产品还从非洲进入了欧洲和美国的商店。
从乌干达到埃塞俄比亚,从埃及到南非,从阿尔及利亚到赞比亚,在中国内地极为成功的工业园区正在这些非洲国家涌现。
俄罗斯复兴资本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查尔斯·罗伯逊说,中国现在的最低工资“比许多非洲国家高三倍,这鼓励了制造商迁往非洲”。
麦肯锡咨询公司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整个非洲大陆有超过1万家中资企业,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制造业。报告说:“制造业方面,我们估计非洲工业产值(每年总价值约5000亿美元)有12%已经由中国公司贡献。”
随着内陆国家乌干达努力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约韦里·穆塞韦尼总统近日委托一家中国企业的两条生产线填补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品缺口。
这家工厂位于乌干达城市姆巴拉拉,每天能生产多达56万个口罩,雇用315名乌干达人。该国如今出现了数十个工业园区,许多园区都由中国投资者提供资金。这是在这些园区开展业务的若干家工厂之一。
穆塞韦尼表示,乌干达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给生产商品的行业,而不是继续严重依赖进口。
同样在乌干达,一家中资手机制造企业最近首次向摩洛哥出口手机。该公司成立于去年年底,投资500万美元,生产低成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乌干达投资和私有化国务部长伊夫琳·阿尼特说:“这朝着减少乌干达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方面的进口费用和增加出口收入迈出了一步。”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投资者向非洲之角的轻工业注入了数十亿美元,使该国成为重要的服装制造国和皮革加工国,向美国和欧洲出口。埃塞俄比亚目前正在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和皮革企业)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是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旨在打通与东南亚、中亚、中东和非洲的海上和陆上贸易通道。
在北非的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中企建设了一个名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大型工业园区。那里有数百家中国企业正在建立产业,以利用“一带一路”项目带来的机遇。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界处,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这些市场,而不必从中国内地运输商品。该经济区内有多家企业和制造公司,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玻璃纤维巨头巨石集团,这使得这个北非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
然而,非洲仍然缺乏可靠和价格低廉的电力。罗伯逊说:“非洲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仍然太差,所以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引擎。”(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