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核武新变局

  • 黄红华

        5月8日,美国《防务世界》杂志网站称,美国和俄罗斯关于核武器的新一轮较量已拉开帷幕,这次核竞赛的焦点是战术核武器。
        一直以来,核武器是国际上大国地位的象征。冷战结束后,一方面,以美俄为首的核大国在核军控道路上磕磕碰碰;另一方面,部分无核国家在积极发展核技术,意图跨过核门槛;另外,在核武器小型化的同时,一些低当量核武器开始进入实战。全球核武新变局值得关注。
    美俄争锋
        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个核大国就已经意识到全面核战争下没有胜利者。为此,美苏先后签署了一系列关于限制和使用核武器的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关于限制战略性进攻武器条约》(1979年)以及《中导条约》(1987年)。
        1991年7月,美苏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一阶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相关义务。2010年4月8日,俄美签署旨在限制两国核武器数量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三阶段),条约于2011年2月正式生效,有效期10年。
        目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为美俄两国间仅存的主要军控条约,将于2021年2月到期。而双方对于条约到期后是否续约仍未达成一致。近期,俄方多次重申续约意愿,并提出愿意在条约中纳入俄部分最新武器,包括新型“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和“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等。
        但俄方的表态并未得到美方的积极回应。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奥巴马政府留下的一笔“糟糕的交易”,明显对俄罗斯更有利,并且严重限制了美国的核能力。
        有分析认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存废不仅考验美俄关系,对世界核安全同样意义重大。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表示,尽管美俄之间仍有《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由于两国缺乏足够的核查机制,加上相互间缺乏政治和军事互信,很难使协议的相关条款得到落实和履行。
    民用核能带来威胁?
        自核武器诞生以来,关于核武器存废的争议一直存在,很多国家呼吁制定禁止研发和使用核武器的国际条约,但收效甚微。
        对于某些大国而言,核武器是国际地位的象征。而在一些小国看来,拥有核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有和没有核武器,威慑效果毕竟不一样。
        2019年6月17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了《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2019年鉴》。报告指出,目前除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外,还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国拥有核武器。另有一些国家拥有核电站等民用核设施。世界核协会(WNA)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442座。
        宋忠平认为,利用核能和研发核武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发展核电站拥有一定的核技术,但光靠这种方式并不足以研发核武器。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核电站设备是从外国采购,自身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假如没有外来技术援助,要将民用核设施转化成核武器,有不小的难度。
        尽管如此,一些国家在发展民用核能的同时也为研发核武器埋下了伏笔。有报道披露,自2018年沙特开建首座科研用核反应堆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默许美国企业向其出售“非机密的、民用性质的”核技术,支持沙特的核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沙特一直拒绝签署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有关限制开发核武器的附加协议。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沙特无意获得核武器,但如果伊朗研制核武器,“我们将尽可能快地追上”。
        与沙特不同,日本很早就开始利用核能。据日本共同社披露,日本多年来从核电站乏燃料中提取钚,以便作为燃料再利用,现阶段日本钚库存量高达47吨,相当于制造6000枚核弹的量。
        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声称不谋求核武器,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曾撰文称:“如果我们从基础研究起步,需要5到10年才能生产出核武器。但既然我们已拥有核技术,数月或一年就可能造出核武器。”
    核武使用门槛降低
        鉴于核武器巨大的破坏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会轻易在常规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这是目前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但是,随着小型化、低当量核弹头的出现,核武器使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美国在2018年《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宣称,要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发展潜射导弹、低当量核弹头和潜射核巡航导弹,并提出加强部署核轰炸机及核常兼备飞机的能力。通过这些手段,美军提升了核武器在射程、生存能力等方面的灵活性,为未来核武器实战化做出准备。美国最新一份声明显示,美国海军已在潜射弹道导弹上配备W76-2低当量核弹头。
        为了与美国保持战略核平衡,俄罗斯在低当量核武器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目前,俄罗斯已经开始对“两种核武器”进行有限核升级。另外,其研制的“伊斯坎德尔-M”陆基战术导弹系统能搭载包括战术核武器在内的多种导弹。
        宋忠平表示,战术核武器受到青睐,与其性能息息相关。对于打击一些特定的目标,比如地下掩体等,战术核武器的打击效能比常规武器要高得多。因此,未来不排除战术核武器用于常规战争的可能性。
        “不过,使用战术核武器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都属于核武器。只要一方使用了核武器,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层面的,都必然会引发对手的核报复,这就可能导致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宋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大国,美国和俄罗斯对国际核军控负有重大责任,需要在削减和限制核武器方面给世界做出表率。(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