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有法 脱贫有招”,退伍军人引领致富路

  • 苏好

        初夏,田畴绿浓,花香四溢,经受住疫情考验的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休闲旅游持续回归,农副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镇里的退伍军人充分发挥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带动村民顺利脱贫。
    堰头村:
    扶贫就要发展扶贫产业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贺光权在堰头村已经担任了24年的村支书。他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服务农村。
        近年来,堰头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先后发展起国家地标产品吉萝卜、湘南地区最大早熟梨基地、规模化蔬菜基地等扶贫产业,带动全村14户50人顺利脱贫。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1.3万余元。
        今年,该村又开发了龙头企业力丰农业与村里合作开发的产业扶贫项目——金甲月季园。月季园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4月底开园以来迎来了大批游客,村民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进场务工等收益,还能按人头享受项目收益分红。
        在月季园周边,萝卜干、艾叶粑、红薯片等街边小吃令人食指大动,品农家乐土菜、买时鲜土产果蔬,已然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游玩选择。“每到节假日,一天就能赚两三百元,比外出打工赚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凡召在月季园门口摆起杂货摊,看着眼前的繁花锦簇、游人穿行,喜不自禁。
    金甲社区:
    扶贫就要“扶志”与“扶智”
        退伍军人刘吉华在金甲社区任民兵连长两年多了,上任以来他一直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日程。
        “要做到生活脱贫,首先思想上要脱贫。”在前期排查走访的基础上,刘吉华发现许多村民都在种植蔬菜、水果,但在产业项目实施中,工作进度缓慢,还有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
        了解这个情况后,刘吉华便住到社区开展工作,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向他们反复宣讲脱贫政策、内容等。通过前期规划,刘吉华将新农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并通过群众大会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大家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今年5月中旬,珠晖区东风教育集团党支部在金甲社区开展消费扶贫主题党日活动,金甲社区设置了农副产品集中销售点,贫困户把自产的农副产品搬到了销售点销售,现场产品种类丰富,交易火爆。贫困户都感慨“在家门口就把蔬菜销售一空”了,免去了挑到市内去卖的烦恼,有的贫困户一天收入就达600多元。扶贫真正做到了“扶志”与“扶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