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吟
5月28日,美国白宫发布《关于暂停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公告》称,部分中国留学生“窃取美国敏感技术和知识产权”、威胁美国“安全和利益”,入境应受到限制。
公告一出,美国社会响起一片质疑反对之声。6月1日公告刚刚生效,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就“掐点”发布了对美国国务院签证办公室法律咨询意见科前主任杰弗里·戈尔斯基的专访。“这一公告将破坏知识和人才的交流。中国照样有办法发展尖端科技,而美国将失去宝贵的人才库,失去这些中国学生能为美国大学和美国社会作出的经济、科学贡献。”戈尔斯基说。
据美国高等教育新闻网站“Inside Higher Ed”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李伯塔尔-罗格尔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玛丽·加拉格尔认为,特朗普政府此举“不光无用,还有严重的反作用”。
“这将进一步降低美国大学在中国学生和家长中的声誉。”加拉格尔说,这些学生只是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通中国公民。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负责人、民主党众议员艾略特·恩格尔对法新社说:“总统想把失败的责任甩给中国,可惜找错了理由。”
“知识产权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我对此完全同意,但你不能把事情混为一谈。(驱逐中国留学生)得基于证据和逻辑。”倡导学术自由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学者危机”的负责人克莱尔·罗宾逊告诉“Inside Higher Ed”,白宫的公告“非常令人担忧”。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官员承认,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即将失去签证的学生们有任何不当行为。
“Inside Higher Ed”援引公开数据称,2018年在美国大学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42227名学生中,中国学生占13.5%,他们是推动美国科研进步的重要力量。
“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各国有才华和技术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声明称,“如果公告被实行,我们将在急需新药物、急需与中国科学家协作的时候,难以开展正常的合作科研。”
对于目前不在美国的学生,戈尔斯基认为,美国政府会禁止其在获得新签证前返回美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表示,要保护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利益、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需要有关部门特事特办,提供一些应急准备方案。
眼下,签证新政并不影响赴美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但政策会不会进一步收紧,尚不可知。关照宇指出,在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问题都会被特朗普泛政治化,中国留学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赴美留学产业可能因此遭受重创。要不要继续申请美国高校?多位留学业内人士表示,仍需观望。
《纽约时报》预计,美国的大学将会反对签证新政。5月29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声明:“我们强烈主张,在所有学科领域继续为来自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康奈尔学生与研究人员发放学生(F)、学者(J)签证,并继续发放(毕业生的)临时工作许可(OPT)。”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办公室告诉记者,将尽快组织商讨并发布该校针对特朗普签证新政的立场声明。
特朗普的一系列“对华操作”让众多海外学子回国发展的决心更坚定。
《福布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一项提案,要求美国公司向其聘任的H-1B身份的外籍专家和工程师支付不低于15万至25万美元的年薪。这种超过市场行情的要求,旨在变相迫使美国公司不招、少招外籍员工,矛头主要是对准中国。
在美学习工作十余年、目前在硅谷著名互联网公司担任程序员的一位中国员工表示,该公司的程序员和数据科学家、硬件工程师等,60%以上来自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随着特朗普持续的排华行为,不仅是中国员工,其他亚裔员工也有了回祖国求职的打算。
硅谷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国资深高级工程师表示,他“离开美国是注定的”。最近,他密集地往国内公司投简历,已经收到了腾讯公司的面试邀请。
领英网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称,海归人才归国呈逐年上升趋势;30岁至40岁的海归目前占比为30.6%;20岁至29岁的年轻海归达52.2%。
签证新政是挑战,更是机遇。关照宇说,特朗普想对中国实施“科技封锁”,但历史证明,对中国的封锁从来都达不到目的。
“回头看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就是从封锁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当初大批苏联专家撤走,中国人照样造出了两弹一星……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人才博弈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用好人才,在自主研发上取得实质突破,同时与欧洲、日韩等开展更加积极的合作,作好战略应对。”关照宇说。(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