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旧闻
战地机要员的朝鲜战争记忆
-
钱英杰,祖籍浙江杭州。12岁时便参加革命,在新四军横溪联络站当联络员。1946年在上海参加地下党活动。1949年,17岁的钱英杰被选派进中央军委工程学院学习英语。两年后,朝鲜战争爆发,钱英杰和其他几十名成绩突出的学员被抽调到中央机要局集训,不久,便跟随部队奔赴朝鲜前线。作为一个战地机要员,他接触到了一些外人无法详解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从大学到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战事的进行,部队对机要人员的需求迅速增加。1951年,19岁的钱英杰被抽调进中央机要局学习机要工作业务。部队机要工作一般以通讯、情报收集为主。正因为能过多接触到一些重要军事机密,机要人员不但有责任做好保密工作,而且在战场上也决不能当俘虏。到机要局参加学习的每个学员在入学时,都配备了小手枪,发枪时,教员严肃地对他们说,发给你们的手枪有两个作用,一是自卫,另一个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自杀,以保守军事秘密。几个月的培训很快结束,钱英杰和另一位叫高云花的女同学一起被编入志愿军总后某部前哨兵站任机要员。按照当时的规定,机要员都是以两个人为一组进入部队编制。1951年3月,钱英杰随部队进入朝鲜前线。朝鲜战争一开始,美军就凭借空中优势,对志愿军进入朝鲜的公路、铁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进行24小时飞机轰炸,这极大影响了部队的前进速度,同时也造成了部队的巨大伤亡。1951年3月初,钱英杰所在部队在朝鲜北部一个小车站遭遇美军飞机空袭,当时一颗炸弹就在钱英杰不远处爆炸,他瞬间失去知觉。第二天等他醒来时,身上盖着一条草袋子,周围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后来听别人说他才知道,前一天晚上抢救伤员时,大家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就把他和已经牺牲的同志堆在一起。多年后回忆,钱英杰感慨,那是自己第一次距离死亡那么近。钱英杰在前哨兵站的主要工作除了和志后司令部进行电报联络外,还兼有整理缴获的美军战略物资的任务。钱英杰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这时恰好派上了用场。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部队来自世界各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武器系统,标准不同,即使有使用说明,也多为英语,这给志愿军使用这些缴获来的武器造成了困难。于是,钱英杰主动担负起翻译武器说明书的任务。那时,志愿军的运输线遭到破坏,部队急需武器弹药,钱英杰就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翻译,早上武器弹药和说明书就能及时送到前线作战部队去。钱英杰回忆说:“那时我还教战士一些‘缴枪不杀’之类的英语短句,这些实用性的英语对战场劝降起到了一定作用。从那时起我对战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打胜仗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指战员。”轻武器击落美军飞机的秘密朝鲜战争中,美军的飞机轰炸,使战线分不清前后方,几乎到处都是最前线。美军飞机往往先轰炸、扫射,然后投下燃烧弹,地面瞬间就变成人间地狱。但即使如此,美军的飞机还是常常被志愿军战士打落下来。有一次,钱英杰被临时调去参与协助审问美空军少校飞行队长哈里斯。在审问过程中,钱英杰曾问起哈里斯对自己被击落有什么想法,哈里斯略显惊恐地说,最近你们用了一种专门对付低空飞行的新式武器,对我们的飞机威胁太大。哈里斯的话让钱英杰忍俊不禁。其实哪里有什么新式武器,打下美国飞机的,不过就是普通的步枪而已。说起朝鲜战场上第一次以轻武器击落敌机的故事,钱英杰颇多感慨。那是1951年初,美军飞机进行空袭,一位朝鲜人民军女战士出于愤怒,以7.62毫米口径步枪击落一架美军飞机,飞行员跳伞。美军得知消息后,立刻出动直升机进行营救,营救后还对周边地区进行了残酷的轰炸,造成朝鲜军民的死伤。这事过后,那名朝鲜人民军女战士因为击落敌机有功而被记大功一次,同时,又由于其行为已犯了军法而受到极为严厉的处分。这件令人痛心的事刚刚过去不久,志愿军部队的一名通讯班长和一名战士在送信途中,遇到敌机扫射民房,班长下令射击,战士以6.5毫米口径步枪击落一架敌机。回到部队后,班长主动做了检查,此事经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部。志愿军总部领导经过再三权衡后,果断决定,今后,前后方不分兵种,全线对来犯飞机进行射击。这一决定带来了志愿军以轻武器击落敌机的种种奇迹。敌机被击落的次数多了,也害怕了,开始采取高空飞行,而这就让美军飞机轰炸的威力缩小。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战术给美空军飞行员造成了心理压力。180师余部的最终命运1951年6月上旬,第五次战役结束,敌我双方进入高地争夺战,此后即有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由于美军飞机的轰炸,前线物资补给出现问题,当时从国内运来的4吨物资,能运到前线的只有1吨。加上雨季到来,志愿军主力部队不得不于1951年5月23日停止前进,同日开始向后方撤退。在后撤的过程里,位于战线中部的180师5000多人被美军围困、俘虏。钱英杰披露,当时,180师还有一支100多人的小分队,在被敌人围困后转战朝鲜南部山区。说到这事,就不能不提到与钱英杰一起进入朝鲜前线的战友高云花。第三次战役以后,钱英杰就和高云花分开了,高云花被调往中线180师后勤部队任机要员,而钱英杰转去志后司令部工作。180师主力被围后,高云花所在的后勤部队100多人,立刻转移进朝鲜南部智遗山区,在那里,他们同当地朝鲜人民军部队会合,组成游击队,准备与敌人进行长期的斗争。到山区后,小分队与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联系主要通过一部小型电台。为了提防美军无线电监测,他们使用电台非常小心,而正是这断断续续的联系,让钱英杰知道高云花还活着,也让志愿军总部知道180师还有余部存在。钱英杰回忆:“高云花的身世坎坷,她的老家在哈尔滨,妈妈是地下党员,被害后,高云花和她的妹妹流落街头,很快失散。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高云花意外地遇到了在前线当护士的妹妹,可没多久就传来噩耗,她妹妹被美军飞机炸死了。”钱英杰说,那时我在志后司令部工作,直接负责和高云花的电台进行联络,关于他们的事情了解得最清楚。游击队在山区的生活很苦,没吃的,没穿的,每个地方呆不上两天就得转移。因为没有药品,伤残病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但这支游击队顽强地坚持了半年多的游击战,躲过了美军无数次的围追堵截。1951年10月,朝鲜的天气转冷,高云花发来电报请求为他们送去240套棉衣,志愿军总部立刻决定,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棉衣送给他们。可是,要穿过正面200公里的战线,谈何容易!?那时志愿军还没有空投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海上用伪装的小渔船在夜间将棉衣送到指定联络点。然而第二天,志愿军哨兵在海湾里发现了炸碎的船板和漂浮在海面上的棉衣——这最后一点希望就这样破灭了。是年11月,朝鲜开始下雪,游击队为了御寒,不得不开始在山顶上挖个人掩体,以躲过严寒。但这却引来大批敌人的围剿。11月中旬的某一天,钱英杰收到高云花代表分队发来的紧急电报,上面写道:“我们已被围,突围无望,我们只能以身殉国。”这是那支分队发来的最后一份电报,按照机要员的纪律,发报机和所有文件都将在此后被销毁,高云花也为了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钱英杰说:“那以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和小分队联系,每到约好的时间,我们都会打开电台等他们的呼号,我们不愿相信自己的战友就这样牺牲了。后来我们监听到美军的‘清剿’战报,才确信他们全部壮烈牺牲了。” (据《党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