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洁 申铖
全国两会结束不久,各地省级财政“一把手”8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特殊时期的这场财政座谈会,传递出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地的最新信号。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篇幅阐述积极的财政政策。此次座谈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将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为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一个“信号”,就是适当提高赤字率。刘昆说,今年我国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目的就是“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四个“对冲”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
减税降费政策如何落地
今年预计超过2.5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如何有效落地,备受企业关注。这些政策中,前期已出台的6月底前到期的主要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到明年缴费。
刘昆说,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两个1万亿元如何到基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两个1万亿元,“资金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刘昆说,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要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推动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要确保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刘昆说。
此外,各级财政部门还要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对存在问题严肃问责。
重点支出如何保障
节用裕民,是此次座谈会的一个关键词。“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刘昆说,今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压减支出。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
他强调,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事项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此外,要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让每一分钱花出最好的效果,切实保障好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