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洗脑”五大招

  • ⊙作者 郑若麟           

        米歇尔·科隆是比利时揭露“媒体谎言”的专家。他发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欲发动一场战争时,总是会利用媒体来铺路。一方面需要媒体起到为战争正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媒体起到动员战争舆论的作用。这样,一场战争才能在战场和舆论两条战线上同时打赢。科隆引用邱吉尔的话说,“假如人民知道战争的真相的话,他们就会反对战争。但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科隆认为,这就是陷入战争欺骗宣传陷阱中的西方民众的普遍状态:对他们将要参与其中的战争,实际上一无所知。
        玩味一下“战争欺骗宣传的五大原则”,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西方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是如何一步一步在进行洗脑的:
        第一,向民众隐瞒历史和地缘战略真相,以使民众无法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比如将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说成是一场宗教之争,以掩盖英国的殖民主义。如果以叙利亚为例的话,则可以看到,法国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曾经轰炸叙利亚,试图阻止叙利亚获得民族独立,后来法国又利用宗教分裂了叙利亚。温故而知新,今天法国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准备对叙动武的国家,正是历史的延续。推翻巴沙尔政权对于法国来说,是重建地中海国家圈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将战争的真正战略意图隐藏起来。比如不说是为石油而战(在打死卡扎菲以后,今天分享利比亚石油的是卡塔尔和法国),而总是为“人道主义”而战。打伊拉克是为了世界和平(因为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利比亚是为了保护班加西的平民(最终推翻了利比亚政权),轰炸南联盟是为了解救科索沃难民(后来导致科索沃独立)……而今天打叙利亚则是为了惩罚“胆敢动用”化学武器的巴沙尔。
        第三,妖魔化对手。这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屡试不爽的“高招”。当年美国就是声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今天美国和法国所使用的手法与当年完全一致。
        第四,摆出“捍卫弱者”的姿态,将欲攻打的对象国分成“民众和统治者”,借口支持民众而去攻打统治者。这是非常蛊惑人心的一招。任何国家都可能有多民族或多宗教的现实存在。支持其中反对统治者的一方,事实上就能竖起道德大旗。今天在叙利亚发生的战争,与当年俄罗斯的车臣战争是一样的,与政府作战的就是极端伊斯兰恐怖组织。要是巴沙尔真的倒台的话,叙利亚将很有可能变成新的“塔利班的阿富汗”,届时美、法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第五,垄断信息权和辩论权。比如美国12名前情报人员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公开信,根据他们的调查,使用化学武器的不是巴沙尔。这样的信息在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上是绝对看不到的,因为这不利于开战宣传。而与此同时,尽管媒体也在组织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但辩论不是在真正对立的双方之间进行的,而是找一些实际上观点一致而仅仅是方法不同的人来争论。表面看很热闹,实质上双方在原则上持同一立场。叙利亚问题之争就非常明显地展现了这一点。双方争论的往往不是究竟巴沙尔是否用了化武,而是“到底是应该在联合国授权下打”,还是“不管联合国的态度就直接打”。只要辩论双方都支持打,这还能算是辩论吗?
        细究一下这五大原则,可以看到过去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确实如此。问题是,我们还会上当吗?至少这一次在叙利亚问题上,西方舆论已不再追随好战的法、美政府而盲目地支持军事打击叙利亚,这证明西方民众正在睁开眼睛。(据《新民周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