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宏伟
只有巴掌大小,封面上绘着一群身背斗笠、肩扛步枪的抗日青年,在鲜红飘扬的旗帜下,认真地聆听着领导讲话的图景。这本一共只有231页的连环画,名为《烽火岁月》,是一种“图画+文字”的小开本图书。
而就是这样一本“平平无奇”又小巧玲珑的“小人书”,却在广东省阳春市的民兵应急连之中迅速“走红”——“我之前一看书就犯困,提不起兴趣,然而这次,却一口气读完一整本!”
对于很多人而言,“小人书”这类“个头”不大的故事绘本,是孩提时代最好的玩伴和启蒙老师,不仅承载着童年的回忆,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如今,又缘何成为民兵们“爱不释手”的读物呢?原来,它小巧的身子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红色种子源于历史”
《烽火岁月》中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在阳春市这个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红色土地”。因拥有37处红色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诸多革命人物和光辉事迹广泛流传,阳春市有着“小延安”的美誉。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红星闪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中,插图“抗战之声”的红军小号手,就是不远万里从延安来到阳春组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并在阳春革命老区屡立战功的谢立全将军。连环画的封面图,正是这位将军在慷慨激昂地鼓励当地的各位英勇战士的场景。
2019年5月,阳春市委党史研究室为了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直观地对阳春革命斗争史有简要的了解,将《中国共产党阳春县历史》第一卷改编为连环画,取名《烽火岁月》。
“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今年初,阳春市人武部翻印了120册《烽火岁月》,下发应急连全体民兵。在防汛抗洪训练场,笔者看到,经过严格的训练,民兵们虽然已是汗流浃背,但在训练的间隙,仍然抓紧时间捧着一本“小人书”,读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俨然将自己的全副心神都投入进那段“烽火岁月”的动人故事之中。
“小时候看过《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鸡毛信》……小人书看多了,英雄人物便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阳春市民兵应急连连长黄家豪深有感触,“这本‘小人书’告诉我,吃水不忘挖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我们要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
“‘小人书’是阳春民兵学习英雄、铭记历史的生动教材。”阳春市人武部政委王冬永说,这本《烽火岁月》记录了从1921年到1949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在阳春县的历史,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勾勒出那段峥嵘壮丽的革命岁月,也用这种方式将红色的“种子”深深埋在青年读者们的心中。
“红色土壤孕育新生”
红色的沃土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滋养着一批批有志青年。汲取了“红色养分”的阳春民兵,在这片红色土壤里早已生根发芽。
在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阳春市人武部号召全体民兵积极参战,全力以赴投入战“疫”当中,该市民兵应急连冲锋在一线,连续坚守20天,进行卡点测温、巡逻布控……除此之外,为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农民,人武部发动应急连“网红”民兵,开展“直播带货”,宣传推广滞销农产品,用这种新颖、快捷、有趣的方式助力地方复工复产,军地反响强烈。
在看到阳春民兵奋勇前进、欣欣向荣的景象后,笔者感慨,这小小的“小人书”中,竟还蕴藏着鼓舞人心、团结人力的伟大力量!愿这本“小人书”能继续带着它烽火岁月的故事,踏过万水千山,淌过时间洪流,不断地为阳春人民、广东人民、全国人民带去这“红色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