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旭晖 朱增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大山深处晨雾初散的韩川小学院内,高年级学生诵读的《少年中国说》和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三字经》,此起彼落,令走进校园帮扶的甘肃省漳县人武部干部职工为之一振:扶贫须先扶智,扶智重在少年。
漳县人武部干部职工连续第四年赴帮扶贫困村开展以“单位扶校、集体助学、干部帮困”为主要内容的“携手同行·助学圆梦”活动,近日,他们又来到韩川小学,为148名学生各捐赠书包一个、更新“军民共建流动书屋”图书300余册,为林泉村12名在校大学生发放助学金4800元,干部为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各资助500元。
单位扶校,他们坚守着希望。韩川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临近几个村社的贫困户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这是漳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坚定的信念。他们协调县图书馆建成“军民共建流动书屋”,定期调换书籍,把县图书馆少儿阅读室“搬到”学校;先后为贫困学生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校服、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等;联系甘肃拂晓国防教育拓展有限公司捐助价值3万元的国防教育器具;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走进课堂,讲传统、讲知识,当好校外辅导员。
集体助学,他们守护着未来。“这里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文化,年长的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这座大山,年轻的出去只能在建筑队上挣点体力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国民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是培养一个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漳县人武部把全村所有在校大学生纳入助学的范围,协调落实了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并先后为近50人次发放助学金2万多元。“我们一方面是帮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关爱,培塑感恩之心,鼓励学成之后能回报家乡脱贫致富。”县人武部政委罗展波介绍说。
干部帮困,他们放飞着梦想。漳县人武部坚持结对助学,一名干部联系一名贫困户学生,时常微信、电话聊学习、聊生活、聊理想、聊家乡的变迁,并从工资中每年资助生活费人均1000多元。甘肃政法学院学生范江龙在感谢信中写道:“我衷心的感谢漳县人武部无私的资助和对我们的鼓励,也由衷的感谢漳县东泉乡林泉村两委对我们远在他乡求学的林泉学子的牵挂和关怀!我一定在校刻苦学习、不负众望,早日完成学业归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漳县人武部3名干部倾心资助,让贫困户学生放飞梦想,飞得更稳、更高、更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