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行车在欧美遭抢购的背后

  • ■ 张旭

      继口罩、卫生纸、呼吸机后,自行车成为欧美民众或企业机构追逐的产品。
      据外媒报道以及跨境电商数据显示,美国的自行车商店供不应求,低价位自行车被抢购一空。欧洲市场也出现中国自行车被抢购情况。为何Made In China的自行车如此风靡?
    海外自行车需求暴增
      随着欧美逐步复工,可以避免人员聚集的自行车需求正在增加。
      市场咨询机构N.P.D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基本款成人自行车(业内称为休闲自行车)的销量实现了121%的增长,电动自行车增长85%,通勤、健身自行车和儿童自行车则分别增长66%和59%。
      在欧洲,自行车也在热销。意大利已批准向购买自行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自行车售价60%的补贴,最高补贴限额500欧元;法国企业主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为骑自行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英国政府此前也宣布斥资20亿英镑增设自行车与步行空间,纾解大城市拥挤的公共交通系统。
      在此背景下,中国自行车的出口量暴增。
      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5月份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增长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其中,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增长约3.8倍,在本身体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约2.8倍。
      在速卖通平台上,记者查询发现,销往西班牙的中国自行车几乎售罄,库存仅剩53件,价格从7600.89美元到14113.21美元不等,最低约合人民币53977元。
      订单的猛增,让中国自行车市场涌入大量新玩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51万余家经营范围含“自行车”,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地域分布上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是我国自行车相关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1月至5月,我国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达5万余家,同比增长41.08%。其中3月相关企业增速为135.36%,是今年以来我国自行车相关企业增速最高的月份;4月相关企业新增数量达1.5万家,是今年以来相关企业新增数量最多的月份。
    单车概念股暴涨后暴跌
      欧美市场的热销传导至国内,A股早前掀起一股“自行车概念股”。截至6月5日,上海凤凰连续三次涨停,信隆健康连续两次涨停,而此前连续大涨的中路股份在6月4日收获涨停后,5日股价有所回调,跌幅2.8%。
      这三家单车公司,海外销售占比有所不同。信隆健康201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自行车零配件2019年实现营收11.6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59.35%,该公司营收中海外销售占六成以上。
      对于近期单车概念股的暴涨暴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称,近期出现的抢购更多是一种暂时性的需求,除非人们出行结构的变化带来持续的需求,否则对于投资人来说,不宜盲目追逐热点。
    自行车行业仍处转型期
      欧美对自行车需求激增,能否让国产自行车厂商过上好日子?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上海凤凰曾因共享单车带来大量订单,创下营收高峰,不久就陷入低谷。2019年公司开始转型,通过重塑品牌形象、技术革新推出模块化车型、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等,当年扭亏为盈,但今年一季度又因为疫情导致业绩大幅度滑坡。
      手握“永久自行车”这一金字招牌的中路股份更是已经连亏12年。年报显示,2018年OEM(代工生产)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贡献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近70%。
      两大老牌车厂的遭遇也是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一个缩影。受需求饱和、共享单车的普及等因素影响,我国自行车行业总量增长陷入瓶颈。2019年全国自行车累计销售1249万辆,同比下降23%。
      中信证券制造产业首席分析师陈俊斌指出,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产量约占全球50%,但出口量和单车价格也已经达到平台期。
      对于我国自行车行业的未来,中国自行车协会认为,“稳出口”的任务依旧艰巨。
      与此同时,国产自行车在产业链中还难言高端,相比国外品牌Trek、Specialized上千美元的售价,其平均售价不足千元人民币。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两轮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全球年销量2.3亿辆,市场空间800亿美元。目前,传统两轮车已步入存量,但伴随消费升级,骑行体验佳的电踏车近年在欧洲市场的增长中枢预计仍将达20%。
      能否成功转型抓住高端市场,被业内专家视作一次挑战。
      江瀚告诉记者,我国自行车行业此前经历了共享单车的风口,盲目扩大产能,但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中国自行车产业要提高竞争力和利润,需要努力和国际标准接轨,同时深度耕耘垂直领域,如运动自行车,借此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口碑。”(据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