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太空合作,各有盘算

  •     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为美太空军举行军旗揭幕仪式,这也是时隔70多年后美国家元首又一次为新军种授旗,标志着美向太空军事化方向又迈出实质性步伐。
        无独有偶,仅三天后,日本航空自卫队宣布成立用于执行太空任务的“宇宙作战队”。成立仪式当天,日防卫大臣河野太郎对外宣称,“宇宙作战队”将强化与美太空军合作,共同打造“太空态势感知系统”。一时间,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对准美日太空合作。
        有分析认为,美日太空合作是双方在共同战略认知与利益驱动下军事合作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不仅将推动美日对自身防务事项作出调整,更会激化国际太空军备竞赛。与此同时,鉴于美日各自包藏“私心”,双方太空合作前景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美日太空合作逐渐“走深走实”
        受1947年《和平宪法》和1969年日本国会关于“宇宙开发仅限于和平目的”的决议限制,日本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始终遵循“和平利用太空原则”。直到2008年,日本宣布成立航天开发战略总部并出台《太空基本法》,在为军事太空技术“松绑”的同时,也为美日太空合作铺平道路。
        2013年,美日首次举行旨在强化太空安全合作的“太空综合对话”。两年后,日本出台新版《宇宙基本计划》,促进日“准天顶”卫星与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合作,以强化海洋监视能力。2019年12月和今年5月,美日又相继组建各自的太空部队。上述系列举措,为两国深化太空合作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实体依托。
        目前,美凭借在技术、人力和其他资源领域享有的优势,主导了美日太空合作进程,形成“美主日从”的格局,在具体合作内容上也更加细化和深化,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
        首先,美负责为日本培训航天人才。按照日方既定规划,到2023年,“宇宙作战队”的人员规模将从目前的20人迅速攀升至120人,这就需要美方加大对日方人员培训力度。据悉,相关工作已在美空军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基地展开。此外,日本正考虑向隶属于美太空司令部的跨国太空协作办公室派驻联络官,以方便两国人员交流。
        其次,促成太空态势感知与情报共享合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年初国会演讲时表示,美日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将在2023年实时共享他国卫星信息,具体包括跟踪太空碎片,监控他国通过反卫星导弹、激光辐照、通信干扰等手段干扰美日卫星的行为。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两国高层已就在日本卫星上搭载可掌控太空垃圾情况的美传感器达成共识。未来,美日合作有望向美主导的包括有效利用太空系统在内的导弹防御系统延伸,以弥补传统导弹防御系统在应对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短板。
        最后,将日本纳入美特定航天计划,加快两国太空资源整合。去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人向日方抛出“橄榄枝”,鼓励其参与美重返月球计划,得到日方高层积极回应。安倍宣称,日本应为美登月作出切实贡献来体现“存在感”,进而推动两国太空合作具体化。目前,日本已确定参加美登月第一阶段计划,为美“门户”空间站提供机器设备、燃料补给,以及共享月球表面信息数据等技术支持。
        此外,日方自2016年起加入美主导的“施里弗”多国太空桌面演习,并有意与“五眼联盟”成员开展合作,共建太空军事情报网。日本依托美日现有联盟体系,打造多边化太空合作的意图明显。
    相互倚重,实则各怀心思
        表面上看,美日太空合作,是两国在西太平洋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地缘安全环境下,巩固和加强美日同盟的一种手段,但冷静观察后也不难发现,美日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才是推动合作的最主要动因。
        对美方来说,其对本国军事装备高度依赖太空系统,以及该系统本身存在的脆弱性,抱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依据“风险分担”策略,对美太空资源实施分散部署与冗余配置至关重要,而日本就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正如日本防务专家所说,在美太空设备遭受攻击或发生故障时,日本可为其提供急需的维持功能。这意味着,通过两国太空资源的无缝衔接,就能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将日方的太空能力转变为美方的太空能力。
        另外,在全球太空治理仍处在严重赤字状态,国际社会就普遍接受的太空行为准则仍未达成广泛共识的情况下,美渴望得到日方支持,以便在未来太空规则制定的博弈进程中占据优势,更好捍卫自身全球太空霸主地位。
        而对日本这一受战后体制约束的国家来说,通过升级与美合作,可渐次在以下两大领域获取实际收益。
        军事方面,与在核武器或常规武器领域寻求质的突破与量的改观相比,发展太空军力具有隐蔽性强、敏感度相对较低等特点。“宇宙作战队”成立伊始,日官方便将其主要职能限定为“监视陨石、人造卫星和太空垃圾”,对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军事与战争潜能闭口不提,犹如涂上了一层厚厚的“伪装涂料”。对此,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日本掌握定位、搜索和摧毁小微太空垃圾的能力,会对他国卫星的正常在轨运行构成潜在重大威胁。在可预期的未来,不排除日方通过与美合作、“借船出海”等方式,形成覆盖全球的太空侦察、监视、控制与打击能力,并为最终实现“军事正常化”搭桥铺路。
        政治方面,日本对内以维护太空安全为由,积极拓展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将其作为新切入点,意在为彻底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做足法律和舆论准备;在对外关系上,通过配合美方塑造国际太空行为准则,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地区乃至全球性事务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为实现所谓“政治大国”的终极目标增添筹码。
    合作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
        在美日相继组建太空部队并对深化合作“信心满满”之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国关系中的固有“顽疾”,恐将阻碍美日太空合作向纵深迈进。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美防务开支造成不利影响。美兰德公司预计,受疫情拖累,美国国防经费在未来10年或将压缩3500亿~6000亿美元,削减程度相当于美军上一轮“自动减赤”计划。这势必会限制美在太空合作领域的资金投入。同时,日本每年用于太空探索活动的预算约为3.2亿~3.6亿美元,一旦迫于合作而追加预算投入,将侵占其他民生领域的公共开支,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驻日美军基地搬迁等议题困扰美日安全合作,其负面外溢效应不容小觑。长期以来,冲绳美军基地搬迁被视为两国关系中的“痛点与堵点”。时至今日,双方在搬迁期限及费用分摊问题上仍纠缠不休。另据日媒报道,两名美军基地人员近期因涉嫌抢劫驻地商铺而接受调查,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在加剧当地民众排美反美声浪的同时,亦削弱日本国内对美日军事合作的民意基础。
        应当指出,美日两国无视国际社会在和平探索利用太空方面达成的广泛共识,执意推进具有鲜明排他性和针对性色彩的太空合作的做法,将加速大国间太空军备竞赛步伐。对于日本欲借发展太空军力,实现“军事正常化”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图谋,崇尚和平并致力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关国家,更应保持高度警惕。(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