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百态
杨维骏:反腐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能停
-
杨维骏的举报对象中,上至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下至司法局局长。因为举报对象太多,他时不时地听到别人放狠话,“要让他永远闭嘴”,但他都没放在心上。“谁得罪老百姓,我就要得罪谁。”
6月9日18时03分,“反腐斗士”、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在昆明逝世,享年98岁。“国有柱臣巨奸白倒,盟存血性大纛(dao。)公擎。”这幅挽联概括了杨维骏一生的信仰和贡献。挽联中的“白”指云南省前省委书记白恩培。直到逝世前,杨维骏一直在反腐的路上,从未停息。曾举报白恩培、仇和,识破秦光荣2001年,白恩培从青海省委书记转任云南时,杨维骏从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一职卸任已经八年。“一湖四片”的新昆明建设拉开序幕后,杨维骏认为,搞如此大规模的造城运动不合适,他在老干部座谈会等多个场合批评白恩培的做法。“我向他提各种意见,都是敷衍答复。”在后期交往中,白恩培给杨维骏的感觉“就是一个土皇帝,权大于一切”。2009年,杨维骏得知云南省著名的兰坪铅锌矿被四川老板刘汉以10亿元控股近六成。而这座亚洲最大的铅锌矿,曾被估值5000亿元。杨维骏拍案而起,将问题整理成材料,并指出可能跟白恩培有关,交给了彼时正在云南进行巡视的中央纪委、中组部第二巡视组负责人。与此同时,他还在网上发表了《刘汉在云南的朋友》一文,对刘汉与白恩培交往的细节进行了披露。2011年,白恩培调任全国人大任职。不久,杨维骏便找到时任省委书记秦光荣了解他举报的后续情况。“秦光荣跟我说,白恩培属于中管干部,他无权过问。”杨维骏认为,秦光荣有意躲避关于白恩培的问题,说明他本人是明哲保身之徒。他还指出,秦光荣提出的“古滇王国”项目,同样是侵占农田。2013年,91岁的杨维骏趁着在北京看病期间,再次找到中纪委,反映了云南当地五个案子,这些案子都直接或间接与白恩培有关。杨维骏也创下了中纪委信访室接待最年长部级高官的纪录。中纪委的工作人员将他的行为总结:为三个“最”:年龄最大、职务最高、反映问题不为自己而是最为群众着想。终于在2014年,白恩培落马。杨维骏也一直在向中纪委和有关部门举报仇和,“白恩培的亲密战友就是仇和”。他称:在仇和主政内,昆明在短短时间内变化为“拆城”,“云南90%以上是山地,怎么能适应这种城镇化?”在杨维骏看来,仇和一路走来,就是宣扬“以不民主来推进民主,以人治来推进法治”。从“公车上访”到“万人大会”杨维骏最早被民众熟知,是源于一次著名的“公车上访”事件。2006年,昆明市韩家湾村1700多亩耕地被征用,当地政府在没有出示任何征地手续的情况下,强行在耕地上倾倒废土废渣,致使民众上访。2010年12月17日,88岁的杨维骏坐着专车,带着两辆面包车、12名失去耕地的农民驶入了云南省政协。有干部劝他:“你带着政府配车带农民上访,不合适。”杨维骏反驳:“我的公车不是拿来游山玩水的,是拿来为民请命的。”2012年,昆明晋宁县广济村等13个村委会因为征地问题进行维权。2013年,村民进行了“万人集会”。村民代表王春云回忆,2013年3月,接到举报材料的杨维骏打来电话,要求大家依法维权,后来还曾亲自参加。杨维骏回忆,参加大会之前,时任晋宁县委书记曾到他家里,希望他不要去。杨维骏反驳说:“他们维权是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求惩处违法乱纪干部。作为公民,我为什么不能参加?”劝阻无果后,县委书记只好说“欢迎杨老多去指导”。杨维骏还建议县委书记多去听听群体的诉求。“公车上访”后,杨维骏收到的举报信越来越多。他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经调查情况属实的,继续向上反映。“我活着就是对云南地区腐败的最大震慑”很多人都会问,为何一个离休老干部如此勇敢?其实,杨维骏的一身正气来自于他的家庭。3岁时,他的父亲杨蓁惨死军阀之手。父亲的故事在5个兄妹中流传开来:父亲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是朱德的结拜兄弟、孙中山的参谋长。“我是烈士儿子。”杨维骏从父亲的故事中,懂得了正义和反抗,也从小对底层人民心怀同情。从20世纪80年代末打击“官倒”开始,杨维骏便行走于反腐路上。当时,中央在全国开展整治行动,云南成立了治理整顿公司的领导小组。作为小组成员,杨维骏就曾揭露昆钢某高官亲戚私卖钢材,收受对方汽车的行为。只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几十年。杨维骏的举报对象中,上至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下至司法局局长。因为举报对象太多,他时不时地听到别人放狠话,“要让他永远闭嘴”。也有人为杨维骏担心,叮嘱他“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出去”,但他都没放在心上。“谁得罪老百姓,我就要得罪谁。共产党执政为民,你不为民,那我就不管你官有多大,我就要对你提意见,得罪你我觉得也是理所应当。”在云南的官场上,没人敢和杨维骏走得近。一名云南省委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对杨老敬佩又疏远,很多官员怕杨老三分,都有些避讳。“直言进谏是他最鲜明的个哇。”2010年,杨维骏让女儿帮他开通了博客,取名“直言”。迄今为止,他共发布300多篇博文。其中,有对腐败现象的批判,也有对国家、城市发展的建言。因长期查看举报材料,杨维骏曾被医生诊断为用脑过度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并让他注意休息。但杨维骏说:“反腐斗争阻力很大,我的文章就是向云南的腐败分子们正面宣战。”他甚至表示:“反腐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能停。”面对外面的种种非议,杨维骏不以为然。他把“世路艰辛荆棘阻,甘当除棘一愚公”挂在书房自勉,并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闲暇之时,他写了《杨维骏争鸣文集》和自传,里面包括史学争论、政治理论和他多年革命、反腐、为民请命的经历等,希望对后人有所借鉴。在文集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定向真理低头,决不向谬误退让。”这是杨维骏的人生格言。杨维骏曾表示,与腐败作斗争,是他最大的心愿,“我活着就是对云南地区腐败的最大震慑,想再活久一些”。如今,杨维骏走了,但正风反腐一直在路上。(据《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