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将帅后代的高考往事

  • 罗瑞卿之子罗箭:
    放弃保送,
    成为物理高考状元
        罗箭上学的时候,罗瑞卿就总敲打他,“我和你妈妈打了一辈子的仗,我们打下了新中国。你们不打仗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学好数理化,建设好新中国。”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尖端的科技是原子能、核电站。为了能学习核技术,罗箭还去拜见了时任哈尔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的陈赓大将。陈伯伯告诉他,哈军工没有原子能专业,建议他报考中国科技大学,说,“那里归聂荣臻元帅管,设有原子能系。”
        “当时北京工业学院到我们学校挑选保送生,我被挑上了。但我不去,因为这个学院没有我想学的原子能专业,我一心就想上原子能系。”罗箭说。后来他放弃“保送生”这条捷径,自觉自愿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北京市的高考,凭自己的能力,如愿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原子能系,并成为当年高考物理状元,“物理满分——100”。
        罗箭在中国科技大学上了两年学后,哈军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系。 “当时我就心动了。我找到父亲,告诉他我想去哈军工学核物理。”本害怕父亲打他,觉得他折腾。没想到,罗瑞卿一听就乐了,“这是好事情啊,我支持你。”经哈军工检验,罗箭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成为这部分学生中的一员,进入了哈军工二系学习。
        上哈军工之前,罗瑞卿专门和罗箭谈了一次话。他说:“你要上哈军工了,是大人了。不能总叫罗小卿了。”他在纸上写了“箭、宇、原”三个字,这三个字代表的是火箭、宇宙飞船、原子弹,罗箭三兄弟的名字就改成这三个字了。自此,罗小卿更名为罗箭。   
    刘少奇之子刘源:
    北大不敢收的特殊考生
        1977年8月北京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在北京起重机厂当铆焊工的刘源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于是决定报考,但报名被厂里组织部门退回,理由是超龄,且以刘源的年龄划线,工厂里9个年龄大过他的工友,报名都被退回。感到气愤的刘源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要求参加高考。信不长,只有一页纸,内容多年后刘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仍能清晰地复述,“如果因为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
        十余天后,刘源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允许报名,在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拿到了当年北京市高考考场里最后10个考号。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虽然分数过线,但北大没有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北师院以“体检过关,就能上学”为由将政治问题变成体质问题,为刘源在同仁医院安排了一场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将他顺利录取。 (据《老年生活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