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钱江
“文革”结束后于1977年12月恢复的高考,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其影响力滚雷一般遍及中国辽阔国土,点燃了一代青年对民族命运的希望之火。1978年春天,恢复高考后28万名77级大学生走进校园之际,1978年高考随即拉开序幕。仅仅3个月后,又有620万青年参加当年7月的高考。到这年冬天,甚或延至1979年初,共有40万人入学成为78级大学生,将“知识就是力量”的声音呼唤得更加响亮,深入亿万人心。
驳斥反对意见,
实现高考制度化
77级大学生入学后,社会风气为之一振,但是分歧依然存在。鉴于夏季招生随即开始,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当年的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同时召开,邓小平到会讲话,充分肯定对“两个估计”的批判,提出四项要求:一、提高教育质量;二、加强纪律,择优录取,不仅学校是这样,今后各部门用人录取,也要择优尽先录取;三、教育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四、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质量。邓小平的讲话再次明确了1978年大学招生的方向。同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搞好复习,迎接一九七八年高考》,宣布 “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出题”。
尽管如此,联席会议上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是否继续实行高考的 “小字报风波”。华东组有人反对高考,贴出小字报说,择优录取不光是分数择优,政治上也要择优,知识分子子女多一点可以,但贫下中农子女要不要照顾?“不要招生几十万,得罪几千万。”这种声音,在1977年八九月间的全国招生会议上就出现过。甚至有人说,不能因为分数高,就糊里糊涂地录取。现在又出现这些言论,针对的是77级大学生中较多人出生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会议第6期简报辑录了这些意见。
这期简报发出后,吉林省代表针锋相对地表示不同意见,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报告教育部党组,希望公开讨论。两种意见的对立震动了联席会议。
5月3日,两个会议的领导小组举行扩大会议,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剑白、山西省委书记王大任、吉林省委常委宋振庭、湖南省委书记董志文、河北省委常委张承先等人发言,支持邓小平在会议上的讲话,表明了坚持和改进高考的信念。教育部长刘西尧到会讲话,指出第6期简报中的意见“毫无事实根据”,但事关大是大非,必须明辨。他说:“革命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我党的依靠力量,他们的优秀子女按照党的政策吸收到大学深造,有利于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教育部将坚持高考,坚持择优录取。
这次会议结束两天后的5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力推动了即将开始的1978年大学高考和招生工作。
进入1978年,教育部对高考的统一部署和招生环节的监督加强了。
1977年12月恢复首次高考时,没有公布录取考生分数,考生入学以后才能知晓。录取时不公布考分,意味着仍保留较多的地方或单位控制空间,有一些78级学生在上次高考时因此受到限制,失去录取机会。
1978年公布高考考分的做法使录取更加透明。教育部明确通知:“在公布参加体检名单的同时,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公布的办法,由县(区)招生委员会通知考生所在单位分别转告本人。”
公布考分的措施明显抑制了地方单位对考生材料的报送权。录取进程中,地方单位有介绍考生的义务,没有了“不同意录取”的权力。这使考试成绩的权重进一步加大,“择优录取”原则体现得更加鲜明。
这年,将全国高考统一考试科目规定为: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类考试分为英、俄、日、法、德、西班牙6个语种,考生任选一种。
1978年,恢复了内地大学对港澳台学生的招生,规定直系亲属在国外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考生,与内地考生一视同仁。
通过上述一系列高考改进措施,减除了此前还存在的社会羁绊,明显拓宽了择优录取通道。
创建分校
77级录取28万大学生,比上一届在1977年3月入学的21.7万“工农兵学员”增加了6万多人。但是,大学入口还是太小了。
1978年高校录取进程中,有远见卓识、勇于承担改革重任的领导人挺身而出,决定通过高校设立分校的办法扩大招生。先后担任天津、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林乎加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7月,天津市委决定,在天津的各高校设立分校扩大招生,由天津市自行解决校舍和经费、师资。1978年10月,林乎加调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而北京的高考上线青年更多,社会呼吁更加强烈。林乎加决定,北京也采用天津办分校的方式扩大招生。由于增设分校扩大招生,78级大学生的录取延至1979年初才结束。78级大学生总数达到40万人,录取比率为6.6%。
77级和78级大学生总人数接近70万,他们将成为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同一年入学,同年毕业,为加以区分,就以参加高考的年份不同分别称为“77级”和“78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在某年毕业的“届别”称谓。
77级和78级大学生并肩站在一起,他们的奋斗进取精神特别旺盛,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在同一代青年中,他们更有意志力,更有活力,更具韧性,更经得起艰难的挑战和困难的磨炼。虽然他们也有着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但在离开了大学校园融入改革开放大业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确实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77级和78级大学生入学,表明恢复高考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中国的发展走上正轨,社会恢复正气的标志。(据《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