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弹英雄张保国

  • ⊙作者 世琪                    

        每一次出警,都是与时间赛跑;每一次排爆,都是与死神博弈。整整20年,张保国每天都在与“炸弹”打交道。“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这些至高荣誉背后有他对家人深深的歉疚。
    潜心工作
        张保国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济南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工作。在部队的日子,他每天与弹药相伴,拆弹装弹,研究构造原理、危险系数。
        张保国的努力为他带来了姻缘。他的深井爆破技术引起了山东省章丘市水利局钻井队队长的注意,在多次解决深井难题后,队长将女儿李静介绍给他。初次见面,张保国坦言相告:“我所在的部队很偏僻,工作也危险,你可要考虑清楚。” “我喜欢军人,崇拜你们的无所畏惧!”没想到这个比他小7岁的姑娘对他充满敬佩。1994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1999年9月1日,张保国作为排爆紧缺人才转业到济南公安局。入警不久的一天晚上,他接到电话:“小区发现疑似爆炸物,请火速赶往现场!”第一次面对复杂和危险,张保国脑子一片空白。虽然他一直跟爆炸物打交道,但军用弹药都是正规产品,处置相对安全。而犯罪分子做的土炸弹,他从来没见过。他的心怦怦直跳,手脚不禁颤抖。他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墙角有两个盛满水的水桶。他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把九个土炸弹放进了水里。危险暂时消除,他长长舒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排爆中队成立后,身为队长的他定下规矩:“有危险我先上。”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从不把这些告诉妻子。
        2000年,女儿张汝佳的降生让这位铁骨英雄又多了一份柔情。有一次,他刚从幼儿园接到女儿,就接到出警电话。“你在车里等着,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他把女儿锁在车里去处理现场。事故处理完毕已过去两个小时,他才猛然想起车中的女儿。女儿已哭花了脸,累倒在座椅上。幸好天气温度不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英雄负伤
        2005年3月2日下午3点多,李静正在上班,张保国的同事慌慌张张地跑来:“嫂子,队长受伤了!”李静脑袋“嗡”的一声,连声问:“他还活着吗?”她知道,爱人的工作不出事则已,出事必定是大事。来不及多想,跟着爱人的同事赶往医院。
        原来一大早,张保国带领同事和两名记者到某山谷销毁废旧弹药,突然,一股旋风裹挟着腾空燃起的大火直扑过来。张保国用力推开身边的记者,大喊:“你们快跑!”他却转身冲到火药堆,踢飞了发烟罐。可就在这眨眼的工夫,他已经来不及跑开,火药堆瞬间蹿起10米高的火球,将他团团包围。张保国身上的衣服全烧着了,他本能地就地打滚试图熄灭火焰。周围的同事急忙将他从火海中救出来,可还是造成了重度烧伤。
        当李静看到躺在床上的丈夫时,还是被吓到了。“媳妇,我没事。”张保国努力睁开双眼,虚弱地说。“快别说话了。”李静心疼地想去握一下丈夫的手,可又怕弄疼他。
        这次事故让张保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全身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了七级伤残。
        看着病床上痛苦不堪的丈夫,李静心里反倒有了一丝庆幸,“丈夫的手指伤残了,再也不能去拆炸弹,这样他就不会遇到危险了。”可是,张保国出院后的第三天就拖着病体又去了排爆现场。
        2019年4月26日,张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李静和女儿应邀参加。“张保国同志,20年如一日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工作最前沿……一年最多时完成330多场次防爆安检任务,销毁各类炮弹炸弹4000多发、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50余万米,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1500余次……”主持人介绍着张保国的事迹,屏幕上滚动着一次次惊险的画面,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爸爸,我也要当警察!”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报考了警校。女儿从小被张保国以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也很高。张保国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女儿头戴警帽,身着警服,英姿飒爽地向他走来。(据《莫愁·时代人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