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利军 孟长明 孟进旭
七一前夕,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办了件大事,依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的事迹为背景,在其家乡投资50余万元,历时四个多月建起红色教育中心,军地领导出席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面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见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其背后的故事被改编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和电影《奇袭》,其中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作为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任务——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纵深。在行军途中,杨育才抓住一个落单的敌军士兵,巧妙获知了敌军的联络口令,并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盘查。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小分队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人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随即分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此后,杨育才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杨育才离休后居住济南,他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他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先后担任过30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爱党、爱国、爱军,直接听众达28万余人。1999年5月26日因病去世。
挖掘红色资源 弘扬红色精神
习主席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等等,对于弘扬我们民族和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
勉县是旅游大县,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更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可以挖掘。著名的陕南战役有两场(共计六场)就发生在勉县(新铺湾大捷、褒城攻坚战)。陕南战役结束后,县委书记殷锐带领1000多勉县儿女参加红军,在随后的长征和西路军征战中,这批勉县籍红军战士大部分为革命流血牺牲。抗美援朝期间500多勉县子弟赴朝参战,85人壮烈殉国……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居安思危、饮水思源,挖掘、整理这些红色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借助旅游业传承、弘扬这种红色精神对本土居民及外来游客意义重大。
建立红色教育中心意义重大
场馆不大,是在杨家山村委会二楼改建而成,180平方米的一个镇级红色教育中心,包含三个展厅——中国近现代史厅、抗美援朝杨育才厅、多功能学习厅,通过文字、图片、沙盘、实物、解说、多媒体,展示了中国近现代18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以及以杨育才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
看着一张张穿越时空的老照片、老物件,听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驻足烈士英名录下,一个个陌生而又悲壮的名字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参观者纷纷表示:“这种教育形式营养丰富、结合当地实际,让人终身难忘。”就连展厅里随意摆放的几盆兰花都有来历。为查找资料,定军山镇党委负责人和村干部专程赴山东济南拜访了杨育才的夫人——84岁的李天姿老人,兰花是老人送的。多功能展厅里视频新闻上,老人低调朴实地说:“老杨从不把功劳挂在嘴上,老杨的功劳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这和当下我们正在全国宣传的典型——“时代楷模”张富清何其相似。“没有什么礼物可以回馈家乡人民的,就送几盆兰花吧”,于是这几盆靓丽清新的君子兰,从山东济南一路舟车,最终植根于英雄故里,给展厅增色不少。
红色资源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它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