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特种兵盯向太空

  •     “未来几年,我们将从太空军、空军和其他在太空里有所作为的军兵种那里获益良多。”5月12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特种侦察计划负责人戴维德·布里德在当天举行的特种作战部队行业会议(SOFIC)上表示,“现在,我们要谋求自己的太空能力了。”
        “太空中已经存在一些我们应该、能够,而且有时确实可以利用的非常棒的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找到那些目前还没有解决的缺口和缝隙——它们对特种部队至关重要,但我们的伙伴却无法解决。”布里德指出,开发和验证特种需求的卫星侦察设备,是他的三大优先工作之一。
    快马加鞭补“短板”
        美军,尤其是美军特种部队,一直格外重视卫星的军事价值。通信、导弹防御、定位、导航、授时、情报、监视、侦察……没有这些在万米高空穿梭的人造星,美军将变得“不会打仗”。
        “竞争空间正在扩大,但我们并不是唯一在扩大的,”特种作战司令部作战发展主任迈克尔·麦奎尔在SOFIC会议上说,“在未来的战斗中,我们和对手都将拥有同样的装备……也许我们比自己知道的要落后得多。”
        “曾经,我们在空中、太空和电子战领域一骑绝尘,”SOCOM负责采购的詹姆斯·史密斯也说,“我认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必须为争夺优势而战。”
        美军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曾经傲视群雄,特种兵能够一边突袭阿富汗崇山峻岭间的无名山洞,一边向地球另一边的白宫视频直播。但现在,美国担心这种联系会被别国轻易干扰、攻击甚至切断。
        在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国防战略的重心从反恐战争转向与地缘政治对手的斗争之际,美军特种部队,这支坐拥7万精兵强将、每年消耗130亿美元军费的精锐之师,发现自己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他们是反恐战争的核心,但在大国博弈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特种部队还没有做好可以直接对抗近乎势均力敌的敌人的准备。”一名美军特种部队前指挥官表示,SOCOM需要在没有GPS或者卫星通讯的情况下作战,这意味着战争形式将从“千里之外取上将首级”式的非接触作战回归到近距离枪战。
        一名前特种部队情报官认为,美军应该回归冷战时期的传统文化。“传统的特种部队的特点是隐蔽、狡猾和善于融入,而不是肌肉发达、有文身的步兵。”这名军官说,是时候重拾这些品质了。
        “打击极端分子并非与大国竞争相排斥,”SOCOM指挥官理查德·克拉克上将也在SOFIC会议上发言说:我们未来面临的环境将会挑战我们的通信、我们的精确导航,我们的敌人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无人机系统,我们必须寻找击败这些系统并保护我们军队的方法。
        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军需要价格更便宜、数量更充足、更容易替换的卫星。
    把卫星“白菜化”
        美国目前的军用卫星就像上世纪的家用电器:高性能、长寿命,每15至20年才需要更新一次,但造价也很高昂,研发周期更是堪称漫长。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国防部建设的抗辐射加密通信卫星星座,建成后包括6颗卫星,将可以在任何可预见的情况下(包括核大战期间)联通美国总统和军方领导人,但一颗的单价就要10亿美元,花了10年时间才全部发射入轨。但是面对拥有反卫星能力的对手,它们显得异常脆弱。
        对此,美军的解决方案是将卫星“白菜化”——从“超级计算机”变成“个人计算机”,同时诉诸商业公司以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特种作战司令部在这方面堪称开风气之先,因为特种兵尤其离不开卫星,他们常年奋战的荒山野岭,需要卫星提供精密的战术情报,比如“猎物”的GPS信号停在了哪间屋子,100米外那堵土墙后面有没有敌人。五角大楼不可能为此专门调动昂贵的大型侦察卫星,所以一颗小而便宜的卫星就成了特种部队梦寐以求的东西。SOCOM称这种迷你卫星为“立方体”。
        早在2010年12月,SOCOM就通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将一颗代号“英仙座”的“立方体”卫星送入轨道,该卫星直径仅10厘米,重量只有1.3公斤,造价仅2.5万美元。“英仙座”基本上证明了如此便宜和小巧的东西也可能具有军事价值。
        “英仙座”成功后,SOCOM随即开始了下一代“立方体”卫星的研发,代号“普罗米修斯”。该星预计使用寿命为3到5年,每颗造价不到10万美元,可批量生产并迅速发射数十、甚至数百颗,完全经得住战时的消耗。2013年11月,美国就用一枚米诺陶1号火箭一次性将29颗“普罗米修斯”送入轨道。
        除了自研,特种作战司令部还打算在其他军用卫星上搭载设备,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制的“黑杰克”系统,后者同样属于“价格便宜量又足”的低轨道小型卫星星座,计划部署60到200颗卫星。SOCOM还盯上了商业项目,比如马斯克的“星链”和正在破产保护中的“一网”。
    预算掣肘
        除了更多地开发尖端技术,一些军事分析人士也建议美国特种部队更多地承担辅助任务,扩大在心理战方面的作用,以克制美国敌人的软实力战术。
        “虽然实体伙伴关系很重要,但虚拟世界在召唤,信息空间对未来也同样重要。”克拉克在今年的SOFIC会议上说。“未来数年,在信息空间的工作将会产生最大的影响。”
        克拉克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当他第一次被部署到阿富汗时,他90%的时间是用来思考如何打击、突袭、猎杀、俘获塔利班武装。但在最近的一次阿富汗之旅中,他发现美军指挥官们现在60%的时间都在从事信息领域的工作,思考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等工具来影响塔利班和阿富汗民众的想法。
        这意味着特战队员们需要更多地掌握人工智能等技术,克拉克说,“我们仍然需要能踹开门、射得准、敢跳伞、会开飞机的人……但我们也需要程序员。”
        至于如何平衡两者,目前还不清楚。最新锐的装备会在最原始的敌人面前折戟,美军早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1993年在索马里,美军就使用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寻找当地军阀艾迪德,但后者只用有线电话,甚至最原始的“鸡毛信”联络,结果“黑鹰”坠落摩加迪沙,“游骑兵”和“三角洲”损兵折将。2005年,类似的悲剧在阿富汗再次上演,无论是天上的卫星还是人工智能,都帮不了陷入重围的“海豹”突击队。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汤姆·马肯表示,美国特种部队需要“在各个领域重新掌握技能”。然而,正在进行的反恐行动依旧会牵扯很大一部分精力。
        尽管克拉克反复重申“特种部队仍将是美国解决重大战略问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特朗普政府2021财年的预算要求中,SOCOM的采购经费还是被砍到了23亿美元,比2020财年减少12%,比2019财年少了26%。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国防分析师、前特种部队军官史蒂文·布奇说,未来几年,特种司令部的拨款势必会不断被削减。“这是不可避免的,”他说,“世界已经改变了。”(据《看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