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鹤翔(成都)
近日,我收悉《千官人》主编黄锦汪教授寄来的《千官人》(第二卷)一书,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一口气通读一遍。我为《千官人》的出版而欢呼,为千官人为振兴乡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而喝彩。我知道,绍汪锦汪两兄弟,为《千官人》的筹划、出版、发行是竭尽全力的,且欲系列出版,真是劳苦功高,功德无量!
绍汪仁兄前不久发微信与我,期盼我能为《千官人》出版写点什么。绍汪是我的老首长,我不敢怠懈,只有遵令行事。“丑媳妇不怕见公婆”,好在我也是没有千官籍的千官人嘛!
(一)
翻开《千官人》(第二卷),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多彩人生”栏目。这是这本书的“重轴戏”。正所谓:千官人多彩人生织就了《千官人》(书名)的《多彩人生》(栏目名);《千官人》的《多彩人生》展现了千官人的多彩人生!
好吧!让我们沿着主人公的人生轨迹,走近千官人,走近老军人,走近老模范,再一次聆听他们的铿锵足音,再一次聆听他们深情讲述的动人故事。
陈华堂执著研究“雷公墨”,“追究”陨石数十年,石头分类驳权威。其造诣颇深,建树颇多,却以德处事,谦恭谨慎,淡泊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事迹惊天动地,着实令人敬佩!
黄锦汪最看重的是两项荣誉,一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是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他之所以能获得这两项殊荣,是与他的宁静致远,勤奋拼搏,锲而不舍,忠诚服务分不开的。“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他人生的座右铭。这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道酬勤”至名理,方得今朝两殊荣。
“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钟邦平校长雄心壮志,献身教育,艰苦创业,开拓前进,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在任期内把罗定师范学院办校规模推上了顶峰。他的突出贡献在于使“一棵小树”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他获得“南粤优秀校长”,“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殊荣,顺理成章,实至名归。
(二)
我是1998年3月从部队退休后到《国防时报》社工作的。因为自己是老兵,老兵爱老兵,老兵写老兵。在我的倡导下,《国防时报》办起了“老兵特刊”(现已出刊520期)。我大概是职业意识,对《千官人》的“老兵文章”更为关注。
黄绍汪是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老兵。我们相识相知多年,是战友,是文友,是兄弟。他的作品《我为“老兵”鼓与呼》,以饱蘸战友深情的笔,道出了他“‘老兵’情缘未了”,说出了他“我爱‘老兵’,更想为‘老兵’做实事”,呼出了他“只写身边‘老兵’属小爱,放眼全国‘老兵’方配大爱”的话语,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令天地为之动容,让我沉浸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的深深回忆之中。
伍强是我志愿军的一位优秀侦察兵。他的侦察本领高超过人,令我赞佩不已。他独具慧眼,竟然从战场上的“一缕炊烟”、“一个烟头”、“一方纸巾”这些蛛丝马迹,观出征兆,察出端倪,破获敌情,报告上级,正确用兵,从而战而胜之。三则小故事,小中见大,趣中称奇,奇中叫绝,这亦证明,智慧也是巨大的战斗力!
百岁抗战老兵何焕九,是一位曾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昆仑关战役的老兵。这些战役都十分惨烈,“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绝非夸大其词。然而,何焕九却九死一生,竟然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打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又随部队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发放补助金等。血铸长城民族魂,气壮山河卫中华。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三)
千官大地,群山环绕;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览“多彩人生”各篇章,千官各行各业有能人。他们靠读书改变了命运,他们靠拼搏铸就了辉煌。
难道不是吗?让我们追寻他们的多彩人生,见证他们的追求与梦想:一枚中国南极长城站的纪念章,镌刻着佛山制冷设备总厂的荣光。卢权鞠躬尽瘁,默默奉献,为千官事业兴旺,率众奔小康,几任指挥长;钟桂林勤干巧干,成为行业状元郎,业绩彪炳,竟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奖章;心坚创家业,万家飘酒香。广东省优秀企业家伍芳华,致富之路显身手,博大仁爱洒四方;闯荡社会磨意志,拜访名师提技能。卢铭传承传统粤点,竟成为远近闻名的后起之秀。又如:面塑艺人蔡金月,书法大家谢啟彬,绘画大师何进球,南江山歌优秀歌手陈水章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首人生奋进的史诗,都是一尊令人景仰的楷模塑像。透过他们多姿多彩的人生之路,向我们昭示道: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四)
通读《千官人》,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翻开书页,犹如清晨打开门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千官人》,是中华大地乡土文化的一奇葩,正以其艳丽芳香而引人注目。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官人》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传递着乡情、亲情、友情,展示出乡土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
中央作出了振兴乡村的战略。我想,振兴乡村文化也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千官人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国家有县级行政单位两三千之多,乡镇一级大抵也有千万家。如果我们每一个乡镇都能像千官镇那样重视乡土文化,何愁乡村文化不振兴?!让我们共同努力,写千官人,讲千官事,弘扬千官人的品格,展示千官人风采。为传承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