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旧闻
开国中将吴先恩的“六大传奇”
-
⊙作者 胡遵远
吴先恩将军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后勤指挥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五十多年来,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战线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先恩将军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光荣而又充满传奇,他的一生具有很多特殊的经历。
一句话,管一生
1927年11月,20岁的吴先恩带领箭厂河的“敢死队”奔向湖北七里坪,与其他乡的农民自卫队会合,参加黄麻起义。在黄安城保卫战中,吴先恩胸部中弹受了重伤。看着被敌人占领的黄安城,想起身边无数牺牲和受伤的战友,吴先恩问吴焕先(后任红25军政委,1935年牺牲):“今后怎么办?”吴焕先告诉他:“只要死不了就要干革命。”1928年夏,吴先恩伤愈归队,得知哥哥和弟弟都被敌人杀害了,母亲也死在监狱里,妹妹不知被卖到哪里去了,心头悲愤难平。吴焕先问吴先恩的打算,他坚定地回答:“还是你那句话:死不了就要干革命!”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吴先恩的革命信条,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渗进他的血液里,让他一辈子始终如一地、坚持不懈地干革命。一席话,把粮征1934年11月,吴先恩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红四方面军长征到了川西北,那里地广人稀,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个部队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军粮储备已经严重缺乏,本地青稞产量又很低,怎么办?吴先恩考察周围藏区的情况时,发现有一处喇嘛寺内香火旺盛,里面的僧侣较为富裕,囤积了大量粮油。他想,何不试试做一做僧侣的工作?于是,他就和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组成代表团,带着礼物走进喇嘛寺与僧侣“谈判”。他们首先按照藏族的习俗跪拜活佛,然后宣传党的政策,并立下红军队伍一定遵守当地习俗规矩的誓言。最终,他们为部队筹集到牦牛1000头、羊3万只、青稞5万斤、布500匹、酥油20万斤等,一席话解决了粮食补给问题。吴先恩将军生前经常说,做部队后勤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次夏收保卫战中,红军队伍一时没有了粮食供应,眼看着战士们就要饿着肚子上前线了,他急忙找到乡苏维埃主席想办法。于是,两人一商量,就在村子里边走边敲大锣,大声喊:“乡亲们注意啦!打白狗子的红军现在断粮了,各家做饭的时候多做一点,吃饭的时候少吃一口,省出来支援子弟兵。”于是,到了吃饭的时间,村里的男女老少端着米饭、红薯、南瓜、稀饭等省出的食物,依次倒入红军炊事员的木桶里。“军民一家亲”的动人画面,令吴先恩和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干劲倍增。一元钱,烙在心1936年2月的一天,吴先恩带领一队红军战士翻越党岭山。党岭山是红军翻越的几大雪山之一。途中,他们看见很多“冻僵”红军的遗体。当时,天上正下着大雪,很多遗体都被大雪覆盖住了。他们忽然发现:在一个雪包当中,有一只手臂举起。吴先恩走上前去仔细查看,只见这只手紧紧地攥着!他用力把手掰开,发现这手里面紧紧地攥着一个党证和一枚银元。他把这个党证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这个时候,吴先恩看明白了,大家也看明白了,很多红军战士都流下了热泪。吴先恩默默地说:志海同志,你安息吧!你向党组织交的最后一次党费,我们一定把它交给党组织。这只手臂、这个党证、这幅雕像似的造型,给吴先恩和所有在场的同志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个故事让吴先恩、也让很多人受益终生——对党一定要始终如一、坚贞忠诚!一件事,益终身1936年,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吴先恩是兵站的负责人。面对一批住在兵站的伤病员,他正在为如何把他们安全地带过草地而非常发愁。朱总司令对此非常关心,派人把吴先恩找来,问:“你们兵站有多少伤病员?” “600多。” “有多少担架和骡马?” “有100多副担架,200多头骡马。”朱总司令关切地问:“有没有能够坚持走路的伤病员?”“绝大多数都不能走。” “你们打算怎么办?”朱德望着吴先恩问。吴先恩沉默了。朱德踱了几步,突然问:“200匹牲口驮的是什么?” “全部是枪支。” “能不能把枪支腾出来驮伤病员?”吴先恩为难了:“那这么多枪支怎么办呢?” “统统毁掉!”朱德毫不犹豫地说。吴先恩望着朱总司令说:“按照规定,毁枪是要受处分的。”朱总司令动情地说,这个规定好,但是,同志!情况不同了,过去是人多枪少、现在是人少枪多,人是最宝贵的。多一个人,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有了人,不愁将来没有枪。”朱总司令接着坚定地说:“就这么办,要人不要枪。把枪统统毁掉,如果受处分,由我替你顶着。”朱总司令看到还需要一些马匹才能把所有伤病员带走,就亲自打电话给各部队,要求把能抽出的骡马和牦牛都抽出来,领导干部有两匹牲口的抽出一匹,他自己带头抽出了一匹牲口,最终把所有伤病员带出了草地。这件事,让吴先恩很受教育,特别是朱总司令那种生命至上、官兵情深、身先士卒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让他钦佩不已、崇尚无比!一个人,孤军行1936年11月,红四方面军黄河以西的部队改称西路军,开始西征。当时,吴先恩为红9军供给部的部长。1937年1月31日,西路军在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子与国民党军发生激烈战斗,伤亡惨重。吴先恩带领的一个医院和一个警卫排被围在一个堡子里,与敌人进行战斗。最后,他们的子弹、手榴弹全部都打光了,就抄起老百姓院子里的锄头、斧子和敌人进行死拼。战斗一直持续了三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400多名红军伤病员大部分被敌军杀害,只有六七个人与吴先恩一起冲杀出来。倪家营子一役,整个西路军都损失惨重,剩下不足3000人,撤至祁连山。为了防止再与敌人遭遇,吴先恩决定让大家化装成要饭的,去兰州寻找红军联络处,对外统一称是四川和汉中的商人,碰到马家军和红军打仗,钱和行李都丢了。于是,他们一边要饭,一边向兰州方向走。4月中旬,他们走到陕甘交界的一个小山村,再一次被马家军包围,双方战至天黑。晚上突围后,吴先恩身边只剩12人,短暂休息后继续前进。走到黄河边时,吴先恩身边只剩4个人了。他的警卫员和另一个战士病倒了,只好安置在老乡家。于是,他就带着小战士史明华化装通过黄河大桥,进入兰州城。可是,在这里没有和红军联络上,两人决定经汉中去延安。到了汉中,史明华留下养伤。吴先恩只剩孤身一人继续向延安方向走去。路上,吴先恩遇到一个姓张的同路人,他们边走边聊。当吴先恩说自己是四川人时,老张就说:“在四川有个叫吴先恩的红军大官,正被国民党悬赏好多钱,你要是发现了,是一笔大生意呀!”吴先恩听后,择机离开了那个姓张的人。6月中旬,吴先恩历经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云阳镇,见到了总指挥彭德怀。他紧紧地握住彭德怀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一封信,见忠贞1986年9月,吴先恩病危,他对儿子和医生说:“我的病可能治不好了。我死后,遗体解剖,把病搞明白,为救治更多的人积累经验。”他还嘱咐子女:丧事从简,能为国家省一点是一点:不准干涉组织对他的评价;不能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叶落归根,将骨灰撒在大别山。吴先恩一直在部队后勤领导岗位上工作,一生都和钱打交道,虽然经手的钱财无数,但从不为自己谋求利益,更没有留下任何遗产。1987年3月15日,吴先恩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不顾病痛的折磨,以超人的毅力,用了近两个小时亲笔写下了一封遗书——《向党告别》。(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