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贵余
日本引进美制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一事再度“反转”。日方于6月下旬透露将放弃这一计划而被指“威胁美日同盟”之后,英国路透社近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称,日方不打算彻底废止合约,如果技术障碍得以排除,“宙斯盾”仍有机会登陆日本。
路透社在此前的报道中指出,无论日本如何决定,“宙斯盾”都不是唯一选项。事实上,以远程打击火力作为替代手段的方案一直摆在桌面上。换句话说,日本未来或许将更加推崇“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理念,抢在对方的导弹发射前将其消灭。
经费是最大限制因素
根据日本防卫省原先的构想,陆基“宙斯盾”及配套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将于2025年就位。因此,当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6月15日突然宣布“停止部署”时,外界普遍感到意外。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日方宣称导弹升空时抛弃的助推器可能伤害平民,所以改弦易辙。
也有人认为,担心引起民众反感更像日本官方的托辞。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日本多摩大学客座研究员布拉德·格洛斯曼称,糟糕的管理水平才是阻碍陆基“宙斯盾”进入日本的最重要原因。具体到财务方面,日本引进“宙斯盾”系统的合同价值约17亿美元,目前已经花了1亿多美元。日本防卫省估计,该系统运作三十多年的总预算约4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至少5亿美元的导弹测试费用。CBS指出,整个项目的实际成本可能比公开数据还要高,犹如“资金黑洞”。
其他反导手段各有优劣
日本就部署陆基“宙斯盾”犹豫不决,这和该国长期以来给外界的印象并不相符。日本将周边国家的中远程导弹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是东亚地区部署反导系统最积极的国家。目前,日本依靠搭载“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作为机动反导平台,还在多处重点地区部署了美制爱国者-3型导弹,不过后者的性能相对较弱,只能在来袭导弹命中前的数十秒钟实施拦截。日本正在对其进行升级。
海上力量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到明年将有8艘“宙斯盾”舰在役。不过按照《日本时报》的分析,单纯依靠该平台反导消耗不菲,因为每艘“宙斯盾”舰都需要300名经过专门训练的舰员。相比之下,一套陆基“宙斯盾”的作战效能约为一艘战舰的3倍,在日本北部秋田县和南部山口县各部署一套即可满足需求。
日媒分析称,除了“宙斯盾”,日本还有另一种选择——美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导弹,其性能介于“标准”和“爱国者”之间,而且采用车辆机动发射,部署起来比固定的陆基“宙斯盾”灵活。然而,THAAD同样存在助推器坠落造成的附带风险,不会比陆基“宙斯盾”更容易争取到民意支持。
从“被动防御”到“先发制人”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评论认为,日本放弃陆基“宙斯盾”并不一定有利于东北亚局势,此举可能成为日本提升自主军事行动能力的契机,甚至促使日方发展“先发制人”的远程打击能力。
“先发制人”方案的支持者主张,主动出击比在本土实施反导作战更有吸引力,因为摧毁还在发射台上的导弹远比击落飞行中的导弹简单。这种战略存在法律障碍,但小野寺五典等人认为,攻击导弹发射台相当于击落敌方轰炸机,符合日本宪法中关于“自卫行动”的规定。
此前,日本防卫省已经为引进空射巡航导弹开了绿灯。这种导弹可以由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和F-35战机携带,射程约1000公里,从日本海发射足以覆盖朝鲜半岛全境。
日本对远程打击能力的追求必然引起邻国的反对,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仍是美国的态度。路透社称,华盛顿视日本为自身在东亚的“盾牌”,反对后者独自采取进攻性行动。同时,日本宪法的约束仍然会令日方行动受限,因为这部宪法已明确宣示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力。日本官员也承认,任何涉及“先发制人”的条款都必须仔细推敲,才能被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采纳。(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