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旭
历史性的第一次
中美两军的第一次公开交流是1979年末中国国防大学代表团的美国之行。此后短短两年间,两国军事交流合作方面的诸多“第一次”纷纷登场。
1980年1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布朗抵达北京后不久,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立刻致电代表团,同意向中国出售非致命性军事装备,比如来自“陆地卫星”系统的侦察照片。
在刘华清、耿飚历史性地率团访美之前,1980年3月,美国决定将对中国的出口级别上升为P类,即“友好的非盟国”。1983年,这个级别又上调至V类,与西欧盟国相同。
“和平珍珠”
当时,经过高层推动,中美武器技术合作集中在反坦克、火炮、防空和对舰反潜四个方面。
最早抵达中国的美国装备之一就是“黑鹰”直升机。中国得到了24架单价600万美元的民用型“黑鹰”,加上配附件和人员培训费用,共约1.5亿美元。
1985年底,一个包括波音、福特以及洛克希德等大型公司的美国代表团访华。这次访问不是为了出售武器,而是建立了美中合作的军工企业。
在所有这些合作项目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航空领域的合作。
首先是“和平珍珠”计划。根据协议,美国将为中国提供55架次“歼8Ⅱ”战斗机改造的装备和武器。而美方负责此事的格鲁门公司当时还在与中国进行另一项合作:“超7”战机。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师屠基达回忆,他们第一次抵达美国格鲁门公司的工厂就安排了三天参观和接待,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批中国人在这个公司看到那么多。
后来,通用公司、惠普公司也邀请他们去参观,推销自己的发动机。
“中止”后局势突变
在持续10年的互访中,美军高级将领不仅参观了青岛的中国海军基地和核潜艇部队、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还访问了南京的电子工业部14所等科研单位。中国海军训练舰“郑和”号也于1989年4月11日第一次访美。
1989年,美国宣布停止一切对华军事交流合作。“和平珍珠”和“超7”都在中止之列。格鲁门公司于6月8日晚通知在那里的中方人员,第二天不必去上班了。
“超7”后来先后向欧洲和苏联寻求合作,最终于2005年面世的“枭龙”战机安装了英国的火控雷达和俄罗斯的发动机。这时它的编号已经是“中国战斗机一号”。
随着冷战结束,所有推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军事合作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中美共同面对的威胁不复存在,而这恰恰是支撑两国军事合作的基础。
到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中美军事合作交流虽然出现回暖征兆,却发生了意味深长的转变——基于“安全管理”或“危机管控”的军事接触,成为双方都力图推进的重要机制。(据《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