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的枪

  • ■ 老虎

      想有一支枪,真枪,大概是很多男孩子曾经做过的梦。冷战期间,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因此在整个北方,民兵训练都是常态,我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那时,民风比较淳朴,社会关系和谐,基干民兵上午打靶,中午还可以把枪带回家,下午好接着练。
        我不止一次看到哥哥姐姐带回来的步枪,三尺来长,水缸边一靠,不怒自威。现在想想这些枪,好像有过53式步枪,也有过56式半自动——折叠的三棱刺刀松开,啪一甩,套到枪管上,枪就变成一杆锐利的长矛,说实话,挺吓人的。老家那边还有驻军,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他们也经常进行射击训练。有一次,一群绿上衣蓝裤子的小战士趴在河套边上打靶,用的是折叠枪托的56式冲锋枪,小伙伴那会儿管这种枪叫“铁把儿冲锋式”,觉得它能哒哒哒连发,比一搂一响的那些枪牛逼多了。长大了才知道“铁把儿”仿自苏制AK-47突击步枪,是大名鼎鼎的世界名枪。
        差不多同期,苏联红军在阿富汗已经陷入了“汪洋大海”,飞机、直升机被抵抗者各式防空火力击落,早已司空见惯。幸存的苏军飞行员们一落地,首先面对抵抗者的层层围困和搜捕,他们需要一把可靠的自卫武器,火力不能太弱,比平常装备的自卫手枪载弹量要更多,打得要更远——因为一旦落到狂热的“圣战者”手里,基本死定了。问题是,飞行员驾驶舱空间有限,自卫武器的尺寸不能太大,否则可能影响驾驶动作,甚至给飞行安全造成隐患。在阿富汗战场,苏军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喜欢斯捷奇金冲锋手枪。运输机和一些直升机的座舱空间相对宽裕,机组人员喜欢带上一把折叠枪托的AK-74SU短突击步枪,火力相当凶猛,至少可以抵挡一阵子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
        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那会儿刚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拔腿出来,飞行员对自卫武器一直非常看重。越战之前,美军几乎没给飞行员自卫装备树立过特别明确的规矩。个别飞行员带进机舱的自卫装备很是出格,比如有“芝加哥打字机”之称的汤姆生冲锋枪,也有折叠枪托的M-1卡宾枪。可能是为了应付越南丛林战,还有人带上了截短枪管的霰弹“大喷子”。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军好不容易给三军统一了标准,换上了口径9毫米的M9自动手枪(伯莱塔M92F)。没料想很多飞行员,无论是海军的还是空军的,对M9的评价都不高。原因很多,比如他们认为这把枪分量不轻、体积不小,子弹威力却还赶不上老式的柯尔特M1911A1。之所以美军飞行员不喜欢M9,原因之一还在于枪械包是附带在飞行员救生背心上的,武器尺寸稍大一点,就会让飞行员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好比在后槽牙牙缝里塞上了一颗爆米花,塞着难受,舔着别扭。改进方案无外乎以下两种——换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M11手枪,也就是西格公司的P228;既然体积稍大一点儿,就要“大而有当”,美国空军从2019年开始,给部分一线部队飞行员换装了新的GAU-5/A“飞行员自卫武器”,这实际是一款前后枪身可以拼接在一起的M4短自动步枪,包里可以携带三个备用的30发弹匣,火力猛烈,弹药威力和射程比一般的9毫米冲锋枪强太多,更是让手枪望尘莫及。
        飞行员的战场通常在天上,但是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一旦被击落,就要面对复杂的敌情。在自卫武器这方面,装备部门脑筋多转一转,完全可以给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据《航空知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