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源
7月16日,在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透露,未计划在9月14日之后为华为继续供货。而美国政府5月15日宣布的对华为限制新规将于9月15日生效。
所有晶圆代工厂中,某种程度上,台积电是最有资本跟美国政府谈判的那一个。在特朗普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台积电5月已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5纳米晶圆厂,计划2021年开工,2024年投产,预计将会提供1600个工作岗位,并且能满足美国当局希望制造业回流的期望。可是,如此高含金量投资看上去并不能让台积电争取到一张华为订单。
非美国公司里,除了台积电,有能力生产7纳米芯片的晶圆代工厂只有三星,14纳米工艺则有联华电子和国产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但既然台积电都拿不到许可证,其他代工厂能拿到许可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巧合的是,7月16日也正是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的日子。虽然当天其他半导体股票大多一片惨绿,而中芯国际股价上涨201.97%,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能如此受资本市场热捧,主要是因为中芯国际肩负着半导体国产化的期盼,而且被认为会受益于此,但那只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想,对华为而言,远水不解近渴。
短期内,华为可以靠存货维持。根据华为2019年财报披露的数据,原材料同比增长65%至585亿元,整体存货同比增长75%至1653亿元。备货如此之多,但从优先级而言,应该会首先保证运营商业务,智能手机业务将有所侧重,例如海思麒麟芯片很可能只留给高端机型。
华为的零部件库存能维持多长时间很难预测。英国《卫报》曾报道称,华为表示未来5年可以向英国供应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5G硬件。尽管如此,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决定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建设。
从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购买芯片或许是一条新出路,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CEO)徐直军在今年3月底的年报发布会上就曾提到这种可能。但三星、联发科以及各大芯片供应商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都用到了大量源于美国的技术和工具,这些公司将会受到怎样的约束,9月15日后将会逐渐清晰。
但这并不代表华为没有腾挪空间。中国自主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发展,业界普遍希望、也愿意相信华为能熬到国产代工线能运转起来的那一天。华为上下的斗志也很顽强,今年5月16日,即美国宣布制裁升级的第二天,华为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发声: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坏的情况预想,华为也并非没有选项,只是这条道路可能会非常艰难。7月13日晚,华为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低调地秀了一把“肌肉”。这是一份惊人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
今年3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19年年报发布会上说:“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争取明年还能发布年报。”(据《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