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当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     外交部发言人与世界对话,与中外媒体沟通,各位发言人刚柔并济,不卑不亢,不回避敏感问题,既颇具共性,又各有风格,“金句”频出,被网友称之为“外交部发言人天团”。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担当外交部发言人?
    “外交部发言人天团”由来
        外交部于1983年正式建立发言人制度,该机制37年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中断。外交部是目前中国唯一每个工作日都举行例行记者会的政府部门。
        1983年发言人制度建立之初,发言人每周主持1次记者招待会,只发布消息,不回答现场提问。
        1983年9月起,每月的第1次记者会进行现场答问。
        1988年起,记者会改为每次都回答提问。
        1995年起,记者会增加为每周两次,每周二、四下午各一次,翻译也由交互传译改为更省时的同声传译。
        2011年9月起,例行记者会从每周2次增至5次。信息发布主动性、时效性再次提升。
    “天团”历任成员都有谁?
        从1983年至今,外交部共产生了32位发言人,他们是:
        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金桂华、李金华、吴建民、段津、范慧娟、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玉玺、章启月、孔泉、刘建超、秦刚、姜瑜、马朝旭、洪磊、刘为民、华春莹、陆慷、耿爽、赵立坚和汪文斌。
        目前在任的3位发言人则是:华春莹、汪文斌、赵立坚。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创设至今,共有五位女发言人——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堪称“外交部发言人天团”里的“五朵金花”。
    什么样的人能当外交部发言人
        发言人到底需要哪些素质,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但观察成功的发言人,不难发现,他们有不少共性:
        丰富的外交经历。梳理对32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公开报道发现,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在担任发言人前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驻外使馆工作经历,例如,钱其琛曾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沈国放曾任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室秘书。
        超强的政策把握能力。作为发言人,要做到接住各国记者的“出招”,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对政策有把握。毕竟,只有全面地熟悉政策以及其背后的考量,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这并非以发言人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在日常工作中,通常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
        “公众看到的是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但看不到的是幕后还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在支持。”前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发言人的一天有“四部曲”:了解信息、思考可能的提问角度、制定答问要点、回答问题,外交部各个司局和其他部外单位都为发言人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外交部发言人是以外交部的身份发言,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人员。一般外交部设有三个发言人,发言人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通常在面对一些国际敏感问题时,很多媒体记者的提问相当尖锐。此时,作为发言人,就需要高超的应变能力。若能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巧妙解答,无疑会获得满堂喝彩。
        2014年,有媒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行未访华或有意针对中国,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秦刚是这样回应的,“是不是针对中国,我们要看美方怎么说、怎么做的。至于来不来中国,一句话: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机智回应,获得网友点赞。
        得体的仪表。外交部发言人因出镜率高,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发言人的言行举止、风度仪表、气质形象都体现着政府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发布的效果。据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不定期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
        华春莹是我国自从建立外交部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五位女发言人。2012年11月19日,是华春莹首次主持例行记者会。当天,她梳着精干短发、露出甜美微笑,一经亮相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美”“漂亮”“气质好”,成了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
        而华春莹本人也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直言,她曾向高级化妆师徐晶老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供过建议。
        被外媒称为“中国内阁发言人”、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做好发言人应该在政治上思想成熟、立场正确、敢于负责;知识上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表达上逻辑通顺、有理有节;要善待记者。
        “外交部发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李肇星曾这样说。这是因为发言人代表一种机制。发言人就是一个代言人,他是对外发布消息、表明政府立场、解答政策疑问的一个渠道。他所说的话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言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
        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曾说过,做一个发言人,要做一个聪明的发言人,做一个有魅力的发言人。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界限,大体上是清楚的。发言人完全可以在这个范围里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