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坤
以高空作业为主,专门用来捕杀超声速高空战略侦察机和巡航导弹,这是被称为“猎狐犬”的米格-31截击机的最初定位。
作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机型,米格-31这些年来一直被委以重任。至今,它仍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
在此过程中,它开始由昔日功能相对单一的“空中刺客”向着“多能杀手”转变,并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
捕猎于九天之上
如果说,常规的歼击机是与敌机贴身厮杀的战士,那么,截击机无疑就是长驱直入、招式凌厉的刺客。
作为从战斗机中分化出来的专业机种,截击机在高速度、高升限、强火力等方面可谓“一骑绝尘”。
就米格 -31来说,苏联对它的投入算得上是不遗余力。
谈到战机的“速度与激情”,当时的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最有发言权。他们研发的米格-15、米格-21等机型都以速度见长,米格-25“狐蝠”更是凭借超过3马赫的极速,一度甩掉过“响尾蛇”导弹的追击。作为米格-25的继任者,米格-31在动力和速度上的表现也堪称抢眼。
米格-31延续了米格-25的上单翼双发双垂尾气动布局,两个巨大楔形进气口格外醒目,凸显了其“速度美学”。它装备有2台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超过93千牛,加力后可超过150千牛,这一数据明显优于美军同期类似型号F-15“鹰”式战斗机。
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的设计师们还为米格-31配备了一个容量约20250升的大油箱,以保证它有足够的油料实施长途奔袭。如此的“心脏”与“脚力”,使得“猎狐犬”能够扬威九天之上的捕猎场。
后续的改进型号在这些方面更进一步,有的增加了可收放空中加油探管,有的改进了飞行控制系统和导航设备,米格-31由此成为冲劲更猛、“跑”得更远的“猎狐犬”。
牙尖爪利强者恒强
俄罗斯地广人稀,依靠地对空火力织起防空网,难度很大。“猎狐犬”因此找到了施展拳脚的舞台。目前,俄罗斯空天军和海军航空兵拥有不少于10个米格-31截击机中队,今后其数量很可能还会增加。
这种数量上的递增,一方面基于米格-31有过硬的“看家本领”,如外挂力强悍等;另一方面,则源于机载设备及所使用弹药的性能一直在不断改进。这使得“猎狐犬”的“獠牙”更尖、爪更锋利,捕猎能力更强。
米格-31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相控阵雷达的量产型截击机,它装备的“掩体”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较远,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在缺少地面预警雷达和空中预警机支援的情况下,米格-31依然能够依靠自身雷达,独立拦截敌方轰炸机、高空侦察机和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在新改进的米格-31BM上,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进一步增加,可以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攻击6个目标。甚至,它还能用来为友机提供预警服务和空情信息。
得益于宽大的机身和强劲动力,米格-31的武器外挂能力出众,甚至有“飞行的导弹部队”美誉。全机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的4个可挂载远距空空导弹,两侧机翼下各有2个挂架,可挂载中距或近距空空导弹。
R-33远程空空导弹是米格-31的一柄“重剑”,超过4米的弹长和超过半吨的重量令人很难将它视为一枚空空导弹。它的战斗部重约47千克,单发即足以摧毁一架大型飞机。必要时,它甚至能选装核战斗部。
R-37M远程空空导弹,则像是米格-31腰挂的“长枪”。该导弹研制于20世纪末,多项性能指标超过R-33。R-37M的机动性更好,其末端飞行速度能达到6马赫,可击中小型机动目标。据称,在1994年的一次试验中,R-37M还击中过300千米以外的目标。由此看来,米格-31在装备R-37M后,有能力对躲在后方的敌加油机、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进行“点名”狙杀。
除了“重剑”“长枪”,米格-31还有用来近战的“短刀”。其机翼下方挂载的R-77中距空空导弹和R-73近距格斗弹,能够覆盖100千米内的空域,增强了“猎狐犬”对付低空目标的能力。
“口味”更重“食谱”更杂
凭借截击机与生俱来的“硬件”,米格-31即使现在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武器搭载与发射平台。在米格-31的强力“推送”下,多型武器弹药的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其中就包括高超声速武器。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这些新弹药的加持,“猎狐犬”的“口味”更重,“食谱”名单也在变长。
2017年底,“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开始在俄罗斯南部军区执行试验性战备值班任务,其搭载与发射平台选择的就是米格-31的某改进型号。
从高速飞行的“猎狐犬”上发射,“匕首”导弹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能够有效突破对手防空反导系统。而且,“匕首”导弹可以换装多用途战斗部,不仅可以打击地面固定目标,也可以打击航母战斗群等海上机动目标。“匕首”导弹本身就拥有2000千米的射程,再加上米格-31本身的作战半径和速度,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新弹药的助力下,昔日以高空截击为主要任务的“猎狐犬”,正由“空中刺客”变身为可对陆、海、空、天诸多目标进行攻击的“多能杀手”。(据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