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万国造”军备有多强?

  • ■ 俞俊(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一些印度人将印度洋称为“内湖”,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是如何强化海军力量的
      一些印度人将印度洋称为“内湖”,主要是受英国殖民者的扩张思想影响。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期,英国全面控制了南亚次大陆,提出了“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和三个缓冲区”的地缘战略思想。其中,一个“内湖”就指印度洋,目的是要把印度洋打造为英属印度的“内湖”,从海上拒止域外大国。印度独立后,一些怀揣“大国梦”的印度人,重拾这一思想。
      近年来,印度更加重视对印度洋的争夺控制,大力发展海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制定海洋战略,印度在2004、2007、2009年先后发布了三个海洋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主导印度洋”的海洋战略构想,提出了“走向海洋”等一系列方法措施;二是加强海军建设,印度加速建造和购买军舰,先后购入航母、舰载机、现代化驱护舰等主战装备;三是组织(参加)联合军演,如印度海军定期邀请环印度洋及域外大国参加其组织的“米兰”军演等。
    印度军人为何喜欢练瑜伽、裹头巾

      印军认为瑜伽既是体能训练的一种方法,又可以缓解压力、提高耐力,因而大力倡导练习。印军练习的瑜伽种类较多,其中难度最大也是印军非常乐于表演展示的是“软杆操”(也称为“极限瑜伽”):多达10人同时在一根15米左右高的木制软杆上,每人只穿一条短裤,在杆子上表演各种动作,其最精彩的部分是在杆上表演口里喷火。
      印度军队中裹头巾的是锡克教官兵。锡克教创立于16世纪,目前主要信众分布在旁遮普地区,教徒约2300万。锡克教的“五K”教规要求:蓄长发(戴头巾帽)、梳头发(戴梳子)、穿短裤、戴手镯、佩短剑,它们分别象征神圣、清洁、警觉、决心和战斗。
      锡克人受洗入教后男子在姓名后加“辛格”,意思为狮子,象征着虔诚、勇敢和牺牲精神;女性则在名字后加“考尔”,意思是公主。虽然锡克教众仅占印度总人口的约2%,但其英勇善战、世代尚武,因而印军中锡克教官兵占10%以上。他们从军后,哪怕是在国外从军,都遵守“五K”教规,戴头巾,较容易辨认。
    种姓制度残余思想
    在印度军队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历史上的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以及“贱民”阶层,各等级都有限定的职业和生活规则,一个人从生到死以及他的后代都难以改变种姓。在古代社会,只有“刹帝利”才能成为军队管理者;英属印度时期,越来越多的低种姓人应征成为士兵,为此英国人采取了设立“低级委任军官”制度,让他们中的部分优秀士兵担任班长、排长等职务。
      印度独立后,虽然法律规定废除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的残余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在军队也概莫能外,“低级委任军官”制得以继续保留,从而形成了军队由正式军官、低级委任军官、士兵三类人员构成的独有模式。
    莫迪启动军改的意图是什么

      莫迪执政以来,以“质量建军”为核心,着眼于从三个方面推进军队改革:一是建立联合作战体制,莫迪着力对国防领导体制、战区指挥体制、三军一体化等“深水区”进行改革,并拟组建国防太空局、空间作战局、国防网络局、网络防御局等新型力量的领导机构;二是优化部队编制结构,拟调整组建合成战斗群、武装力量特种作战师等大量新编制单位,其中合成战斗群由师、旅改组而成,总兵力约5000人,下辖6至8个营,共计划组建11个至13个合成战斗群;三是装备更新换代,从美、俄以及欧洲、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采购军火。
        据统计,2014至2018年间,印度采购的美国军火数量增长了557%。
    印度武器装备为何被称为“万国造”

      印度现有50余座武器试验室和近40家国营兵工厂,直属雇员超过30万人,但由于国防工业水平总体落后,印度独立研发武器装备较为困难。印度自制的武器如“阿琼”主战坦克、LCA战斗机等的研发周期漫长,迟迟未能列装部队。
      因此,印度从建国之初就大量采购外国装备。冷战时期,印度主要从苏联外购,还包括一些华约国家,以及南非、瑞典等国。近年来,印度转而向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采购武器装备,从而出现了“两大阵营、三个世界”的装备同台亮相的独特场景。2018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印度是二战后世界上进口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前进政策”在军事层面有何体现?

      印度的所谓“前进政策”,是1961年尼赫鲁政府开始推行的一项军事政策,主要是为改变与邻国边界状况而进行军事蚕食与军事挑衅。
        具体体现为:以印度认为的“争议领土”为重点,大举蚕食邻国领土;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只要没碰到阻碍,就一直向前推,一旦碰到阻碍,就停下来对峙,然后在其他没有阻碍的地方继续前进;尽可能占领邻国可能通行与进出的道路,在邻国据点之间建立哨所,并派出巡逻队切断对方补给。
    印度“山地打击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2013年,时任印度总理辛格批准,将用7年时间在边境地区组建一支进攻型山地作战部队,番号为第17山地打击军,也是唯一正式命名为“山地打击军”的部队。莫迪在上台后不久,于2015年4月宣布因财政困难,该部队员额将压缩至3.5万人。2017年洞朗事件后,印度又加快组建该部队。据报道,该部队建成后,将下辖2个步兵师、2个独立步兵旅、2个独立装甲旅和相关辅助部队。
      总体看,“山地打击军”与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的其他军种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机动作战力量多,下辖两个装甲旅,以及装备“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二是装备适应性强,以轻武器、轻型火炮和轻型装甲车辆为主;三是合成程度高,以专业山地步兵、装甲兵为骨干力量,合理编配工兵、炮兵、直升机和勤务分队,其整体作战能力优于其他山地部队。
    印度的弹道导弹能打多远

      印度主要研发列装了“大地”和“烈火”两个系列的弹道导弹,前者为战术级导弹,后者为战役导弹和洲际导弹。“大地”导弹共有三个型号:大地-1型射程约150公里,大地-2型射程约350公里,大地-3型射程约450公里。三种型号的导弹本质差别不大,只是因弹头重量不同,导致了射程不同。如大地-1弹头重量可达1000千克,而射程最远的大地-3弹头只有150千克。目前,大地-2导弹较为成熟,并曾进行过反导试验。“烈火”目前共有5个型号:烈火-1射程为700至1250公里,烈火-2射程为2000至3000公里,烈火-3射程达3500公里,烈火-4射程达4000公里,最新型的烈火-5有效射程达5000公里。“烈火”导弹均可携带核弹头,其中数量较多的是烈火-3,精度较高的是烈火-4。

    印度目前的核安全水平如何

      印度核安全水平总体较低。2014年,“核武器倡议组织”对全球拥有可军用核材料的25个国家进行了排名,印度在核材料安全方面排名倒数第三。有专家指出,目前印度在核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比如,在核武器保管方面,印军核武器的使用权归军队,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则负责搭配导弹和弹头,而其监督保管机构却是原子能委员会,存在责权不一、相互掣肘问题;又如,印度的核潜艇技术不成熟,印军首艘自主制造的核潜艇“歼敌者”号携带的是弹道导弹,并采取“热发射”方式,也就是直接将弹舱打开,先让海水灌满弹舱,然后在弹舱里发射,这种发射方式被认为较易导致事故。

    印度当前与美俄的军事关系如何

      军事关系密切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军事接触、军队互访、联合训练、联合军演、装备共研、情报共享、军事同盟等几个层级。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军事关系密切但未结盟;冷战后,印度与美国、俄罗斯的军事关系“亲疏程度”大致相同,未达到情报共享的程度,更没有建立军事同盟;莫迪上台后,美印军事合作层次逐年提升,2016年6月美国承认印度为“主要防务伙伴”。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因推行所谓“印太战略”,可能有意进一步增进印美军事关系,但印度完全倒向美国或俄罗斯的可能性都不大。(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