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特别报道
印度加速改变克什米尔人口结构
-
汤迎露
2020年5月18日以来,大约有近3.3万名印度“新公民”申请身份证,其中2.5万人的申请已获批准。这只是印度对克什米尔一系列“人口结构改变政策”的开端。
从“政治寄居”到“新公民”
“为了这一张身份证,我们家族四代人等待了七十多年。”从印度当局取得合法身份的当天,21岁的纳维德·贾兰兴奋地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了一张身份证照片。他的推文跟着一长串跟帖,有庆贺也有谩骂,折射出克什米尔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历史分歧。1947年8月,时任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居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印巴分治”后,贾兰信奉印度教的曾祖父从巴基斯坦一侧“逃难”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如今,贾兰的家族已在当地繁衍四代、三十多人,却都没有克什米尔的公民身份,一直是“政治难民”。2019年8月5日,印度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取消了查谟与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并将其分为两个行政区。贾兰家族的命运迎来转机。2020年3月31日,印度当局颁布新的居住法规定: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居住超过15年者或在当地学习7年以上的人员,均可申请当地居民的身份,并可在当地购买土地、居住和工作,还可担任公职。为了拉拢印控克什米尔上层人士,新的居住法还允许在该地区服务10年以上的政府工作人员可获得居住权,其子女也可申请当地的公民权利,即使他们从未在该地区居住过。据美国杂志《The Nation》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66名高级官员中,有38人来自印度其它地区,还有银行、邮局、大学以及安全机构的一千多名公职人员。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后,一些印度单身男子也蠢蠢欲动,他们期待可以娶到以美丽贤惠著称的克什米尔女子。据《印度时报》报道,“克什米尔美女”“如何娶克什米尔妇女”一时成为印度网络搜索的热门词条。正在逆转的人口结构
就在印度教少数“新公民”欢呼雀跃之际,多数克什米尔人却忧心忡忡,他们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向非克什米尔居民提供身份证,无疑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克什米尔将成为另一个‘巴勒斯坦’。”现年29岁的克什米尔居民巴达乌尔·谢赫说。“印度政府采取单方面的非法行动,真实意图是打破当地有利于穆斯林多数群体的人口结构。”在社交媒体上,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发文谴责印方“违反了联合国公约,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多年来,克什米尔的人口结构一直让印度民族主义者寝食难安。根据2011年印度政府的人口普查统计,在整个克什米尔地区1250万人口中,穆斯林大约占69%,印度教徒占29%,其他为佛教徒等。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加紧“去克什米尔化”,包括推行印地语为当地官方语言,而不顾当地主要流行乌尔都语的现实;小学地理课上,克什米尔学生被要求画印度地图时,必须囊括克什米尔全境;可追溯到1846年至1947年王公时期的当地刑法也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印度议会通过的所有法律都在该地区生效。通过移民等手段改变一些周边地区的人口结构,进而通过所谓“公投”将其纳入自身版图,是印度历届政府轻车熟路的侵吞策略,毕竟印度有着13亿的人口规模,也有着根深蒂固的移民文化。1975年,印度以“移民渗透”“全民公投”等多种手段侵吞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国家——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结构正朝着有利于印度的方向逆转。1947年后,从巴基斯坦逃到克什米尔的印度教“难民”已繁衍到30万人左右,他们有望获得克什米尔公民身份。2019年7月,负责克什米尔事务的印度人民党全国总书记拉姆·马达夫还表示,人民党正计划帮助大约20万至30万名印度教徒“重返家园”,后者在1989年的骚乱中被迫逃离克什米尔。近年来,大约70万印度劳工还受征调或自发来到克什米尔。“送繁荣”,还是密捕、软禁和杀戮?克什米尔是全球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仅印度驻军规模就在70万-90万之间。对于多数克什米尔人来说,最让人困扰的不只是贫穷,还有印度安全部队的野蛮行径。2020年5月5日夜间,克什米尔南部普尔瓦马地区,数百名印度士兵突然包围了一座村庄,他们使用推土机将民房推倒,还在学校操场上大肆挖掘。“他们试图找出反抗组织指挥官里亚兹·奈古的藏身之所。最终,他被困在一所房子里,5月6日早些时候发生了枪战,他跟三名同伙在枪战中被杀害。”克什米尔警察总长维贾伊·库马尔说。奈古被击毙后,大批克什米尔人走上街头抗议,甚至愤怒地向印军投掷石块,印军则开枪还击打伤了至少三名平民。据法新社报道,印军还将至少5所民宅夷为平地,还从一些居民家中抢夺了珠宝和现金。印度驻军多次受到滥施暴力的指控。2020年5月,25岁的克什米尔青年马哈拉丁·比尔沙在印度军方设立的检查站遇害。当地警方称,马哈拉丁在检查站无视停车命令且“情况可疑”,招致印士兵向其驾驶的汽车开枪。但一名目击者向法新社证实,马哈拉丁不仅没有超速,还主动走出汽车回答印度士兵的问题,却在返回汽车的过程中遭到枪杀。印度安全部队的野蛮行径频繁曝光。据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实地调查,多名克什米尔人声称遭到印军殴打或电击,一些受害者还出示伤疤为证。2020年7月1日,一张“孙子坐在爷爷尸体上”的照片在社交网络广为流传。据受害者家属控诉,几名印度士兵杀害该男子后,还强迫他的孙子坐在尸体上拍照。自2019年8月以来,大约有三千名克什米尔商人、政治领导人和社会活动者遭到秘密逮捕或软禁。印度当局对克什米尔反抗者的逮捕、软禁和杀戮由来已久。1978年,印度通过《查谟和克什米尔公共安全法》,授权军警部门可在没有线索和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将嫌疑人拘留两年。据“失踪者父母协会”统计,1989年至2009年间,克什米尔共发生八千多起失踪案件,但印度政府承认只有四千人失踪。从“网禁”“宵禁”到“人体盾牌”克什米尔的平民几乎一生都活在恐惧之中,多数克什米尔人整天忙于囤积食品、燃料等物资。当地人的婚丧嫁娶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这些都容易引起人群高度聚集。为了防止种族仇恨在葬礼上传播、汇聚和发酵,印度当局最近改变放任不管的做法,主动将被杀害的反抗分子或平民埋葬在边境无人区。仇恨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2020年5月,印度政府宣布延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网禁令”,这项禁令始于2019年8月。在克什米尔,互联网、电话服务中断已是生活的常态。其间,印度军警还逮捕了数千名克什米尔民众,最小者只有9岁,罪名从街头抗议到违反“宵禁令”不等。不过,印度还将印控克什米尔乱局归咎于巴基斯坦,多次指责巴方为克什米尔武装分子提供武器、资金与人员支持。据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小组统计,仅2020年上半年,印度方面违反印巴停火协议高达882次。2020年4月以来,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的村庄内部署火炮,频繁向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远程开火。“不对平民区与军事单位加以区分,将构成战争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宗教与人类学研究者奥马尔·杰齐谴责说,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的村庄部署火炮是将平民绑架为“人体盾牌”,目的是让巴基斯坦军队难以展开有效的武力反击。2017年的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印军巡逻时将一名克什米尔男子捆绑在军车上,“人体盾牌”的丑闻让印度颜面扫地。一些移民还带来印度本土猖獗的犯罪形式。2019年5月以来,印控克什米尔至少发生21起性侵案,受害者包括3岁、8岁的女童。当前,受新冠疫情和军事冲突的双重影响,原本用来搭乘观光客的游船空空如也,每天载有印度武装部队的卡车反而频繁出入。“我们有高利贷要还款。现在正处于旅游季的开始,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做。”阿卜杜勒·拉希德是斯利那加市达尔湖的船屋经营者。在达尔湖,大约有一千两百名游艇船主以及三千多名船员以旅游业维生。如今,一些克什米尔人被迫移居巴基斯坦或欧洲国家,这正迎合了印度政府改变克什米尔人口结构的新政策。(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