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特稿
邵仲节:丹青国色赤子心
-
魏鹏飞
【名家简介】
邵仲节,1926年生于山西夏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文联牡丹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协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长江画院执行院长,成都锦水书画院荣誉院长。他擅长花鸟画,数十年潜心研究牡丹画,自成一体,被誉为蓉城“邵牡丹”。他从艺六十余年,美术教育四十余年,桃李成林,成绩斐然。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不少作品被中外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领导人收藏,有的作品被中央领导作为国礼馈赠外宾,曾三次受邀到中南海作画,并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他先后创作出版《写意牡丹画技法》《邵仲节国画集》《邵仲节牡丹邮票》等十多部专著和画册。千百年来,牡丹以其雍容典雅、富丽华贵的绚丽花姿,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被国人誉为“国花”。牡丹盛开,花团锦簇,国色天香,艳冠群芳。其高贵气质、绰约风姿,让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无数赞美的诗词和书画佳作。历代以丹青绘牡丹的名家层出不穷,早在南北朝时期,牡丹就已进入中国绘画史,当时有一位被称为“画圣”的杨子华,是最早画牡丹的高手。明清时期,画牡丹的名家更是大家云集: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徐渭等都以文人逸气挥写牡丹,特别是徐渭更是将水墨牡丹发扬光大;清代的恽寿平、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画牡丹的大家。而现代画牡丹的大家有齐白石、陈半丁、王雪涛等名家,他们的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恣意豪放,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邵仲节先生,也以画牡丹著称于世,蜚声画坛,世人皆称他为“邵牡丹”。他笔下的牡丹画名冠天府、誉满神州。徐悲鸿夫人、时任徐悲鸿艺术馆馆长的廖静文曾赞他为“妙笔凝趣,法古通今”。现年已94岁高龄的邵老,从事美术教育和国画创作已七十多个春秋,至今仍每日伏案创作、笔耕不辍。他的牡丹画色彩绚丽多姿,构图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在牡丹画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以及精神层面上,他勇于探索,别出心裁,突破和摒弃了古人小情趣、小自我的牡丹技法和创作思路,开创了重彩牡丹画之先河。他笔下的一幅幅牡丹画作“艳丽典雅、风姿绰约、蜂蝶飞舞、画面生动,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他赋予牡丹画“国家繁荣昌盛、事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幸福美满、节日喜庆祥和”的象征和新时代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艺术格调和极具感染力的时代画风,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邵仲节先生曾多次受邀到中南海作画,受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数次接见,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物馈赠重要外宾。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多次,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多个政府机构及领导收藏,山西太原博物馆、运城博物馆、夏县司马温公祠等地建有邵仲节艺术馆。著有《写意牡丹画法》《邵仲节国画集》《邵仲节牡丹画集》等。有人说,是不平凡的人生阅历成就了邵老的艺术人生,此话不无道理,至少与邵老前半生的苦难经历是分不开的,更与邵老的博大胸怀和爱国热情是分不开的。艺途艰辛七十年,苦辣酸甜都尝遍;而今痴迷画牡丹,愿将美丽洒人间。这是邵老随口吟诵的一首诗,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邵老在艺术道路上所经历过的艰难曲折。邵老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了日寇铁蹄下的民族苦难,青年时期又经历了解放前的颠沛流离,建国初期经历了一穷二白的艰苦奋斗,“文革”时期又经历了十年动荡不安,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百业待兴到全民小康、民族复兴,眼看着祖国一天天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邵老在创作之时,新时代的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自信油然而生,他用手中的画笔,把盛世中国的花团锦簇、灿烂辉煌绘之笔端。与其说邵老热爱画画,还不如说他热爱生活——退休后的邵老组建成立了成都锦水画院,长期组织书画家们进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在他的影响下,画牡丹的人越来越多,除了邵老的学生和子女跟其学画牡丹,在成都和山西运城还相继成立了“邵仲节牡丹画研究会”,两地画家画牡丹蔚然成风,成为成都和运城的一种文化现象。最难能可贵的是,邵老在90岁左右的时候,还在探索和研究新的牡丹画表现手法,他在传统写意牡丹技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求变,开创了邵派重彩牡丹新技法。他尝试在有底色的纸上创作牡丹,后来在普通宣纸上揉入了西画的一些技法和粉彩画技法,力求用浓墨重彩来表现牡丹的绚丽多彩、姚黄魏紫。可以说邵老将全部热情和生命都倾注在牡丹绘画艺术之中,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艺术成就,将成为中国牡丹绘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文化瑰宝。2020年春节前夕,太原博物馆以“盛世华容”为主题,展出了邵老捐赠的近百幅牡丹作品。经常有人会问邵老为什么爱画牡丹,邵老常说:“小时候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又遭外敌入侵,战火纷飞,老百姓流离失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成问题,谁还有心思画牡丹呢?只有当今这个时代,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强大,社会安宁,人民富裕,生活小康,我们老百姓在物质生活上有了充分的满足之后,才有了精神需求,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需要非常幸福、非常自豪地挂上一幅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画作,也只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才能表达出祖国的繁荣气象。”情到浓时人自醉,爱到深处情最真。邵老自始至终都在内心深处自觉地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从其身上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邵老画室中,挂着开国将领张爱萍将军为他题写的斋号《师竹轩》。邵老一生确实正直如竹:高风亮节、淡泊名利、豁达开朗、德艺双馨。他经常说:“人品第一,画品第二。一个书画家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其书画水平也就高不到哪里去,艺术追求的就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今的邵老内心深处仍涌动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充满热情,这可能是一位艺术家最难能可贵的优秀品格。对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担当的艺术家来说,就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的执著追求,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这是对自己生活着的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