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年华献部队 学无止境跟时代

  • ■ 黄家驹/口述  邱琳/整理

        黄家驹,安徽省歙县人。1934年8月生,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4月入党。在装甲兵部队工作,历任装甲兵政治工作员,东北装甲兵文化速中见习秘书,河南洛阳坦克预备学校政治部秘书,山东泰安九五三坦克大修厂(筹备)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潍坊坦克八师组织科副科长,宣传科长。1982年3月转业至江西省司法厅,历任省司法厅法制建设处副处长,政治部副主任,副厅长,党组成员兼厅直单位党委书记,省法学会副会长等。1995年4月退休,退休后参加江西省老年大学,学习书画,任省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顾问。

    曲折挫折能够砥励人

        1951年1月16岁的黄家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第一坦克编练基地军事干部学校学习。通过学习,黄家驹逐步地适应了部队生活,开始由青年学生向革命军人转变。1951年4月结业后分配到军委装甲兵政治部组织部工作,1952年11月调往四平的东北军区装甲兵速成中学任首长见习秘书。当时,速成中学刚刚组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黄家驹刚到任,不知工作从何处入手,一度陷入了茫然与苦恼中。后来,全军掀起了向文化大进军的热潮,黄家驹在工作中认识到,装甲兵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加上不少战友也陆续调来任文化教员,工作的日益紧张和繁忙,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地越来越明确,使他逐步走上正轨,振奋了精神。1954年4月21日黄家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家驹在河南洛阳任首长的见习秘书,部队每天需上报一份简报至河南省军区。黄家驹则要连夜起草简报,连续写了一百多份,虽然熬了不少夜,但也获益匪浅。1957年的一天,收到河南省委来电,分配一个名额给所在部队去河南省委党校干部轮训班学习。黄家驹获批后,共20余名军队学员均插编在地方学员中间。这次学习,对黄家驹确立辩证唯物史观是有很大帮助,干部的艰苦朴实的工作作风也给黄家驹留下了深刻印象。回部队后,他对问题的认识水平确有提高,有一篇由黄家驹执笔起草的工作总结,1958年曾被军委总政治部确定为好文章。1959年在一次洛阳市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黄家驹被授予一枚“优秀青年建设者奖章”,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艰苦磨练能够锻炼人

        上个世纪50年代部队驻扎在洛阳市,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黄家驹几乎年年都参加过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夏秋两季的抢收抢种、防洪抢险、修水渠、植树、修建铁路路基等等,尽管吃了不少苦,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受了艰苦磨难的锻炼。
        1958年黄家驹随首长下到连队当兵锻炼,每周的车场日是机械化部队的一个特殊日子。每逢这一天,都要对坦克进行维护保养,除清洗发动机的部件外,还要把履带卸下来,把上边泥土弄干净,一块履带板几十公斤,压进凹槽里的泥土已很结实,需要多次地把它举起来再摔下去,才能把其中的土摔出来。因此,一个车场日下来,个个都累得筋疲力尽,黄家驹则任劳任怨,不讲价钱。
        第二次下连当兵,是到福建泉州附近的一个坦克团当兵三个月。当时部队经常在深夜紧急集合,三分钟内打好背包拉出去,或者往坦克内装运炮弹再卸下来,白天则加紧训练。黄家驹学习了不少演练经验,一次还从驻地行军到厦门前沿,晚上站岗时,能见到敌人从岛上射出的探照灯光,在海面上扫来扫去,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敌情,增强了战备意识,也锻炼了胆量。部队移防山东泰安后,自己动手建营房,劳动力就是干部战士,黄家驹每天几乎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个月也难得洗一次热水澡,一干就是几个月。1965年黄家驹参加地方劳动,住在当地农民家中,当时的条件艰苦,一年下来他变得又黑又瘦,还染上一身虱子。但收获是很大的,特别是加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特殊任务履职“添乘人”

        20世纪70年代初,黄家驹在济南铁路局军管会办公室任副主任。当时柬埔寨乘西哈努克亲王夫妇由于该国国内1970年3月的一次政变,有家难归。就在这样一个危难时刻,中国人民却伸出了友谊的双手热烈欢迎他们来到了中国客居,表示坚决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有一次亲王夫妇访问山东省,先到济南,再到青岛。之后不久,亲王夫妇要返回北京,要途经济南铁路局的管辖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路局的有关部门将专列的运行图丢失了,军区首长十分重视,立即决定调动部队沿途搞好警卫,以确保万无一失。开会决定由当时的路局革委会副主任王知白和黄家驹去添乘(即全程陪同)。
        当晚黄家驹和王知白就赶到了安徽蚌埠,按照铁道部的规定,在这里进行交接,黄家驹和王知白的分工是,他在本务(即亲王夫妇乘坐的专列)车上,黄家驹在先驱(即开道车,与本务车相距一个小站)车上。在他们辖区的行程全是夜晚,黄家驹坐在先驱车上的任务也并不轻松,需要沿途察看列车的运行情况,疏散列车,保障列车正点到达等。在黑夜里,黄家驹看到部队的同志冒着凛冽的寒风守卫,基本上是两步一岗、三步一哨,各站站长都亲自出来迎送,心里踏实多了。尽管通宵未眠也不觉得累,终于在天亮前安全抵达德州,将专列的护送任务交给了北京铁路局领导同志,这才松了一口气。
    学无止境能够充实人

        1977年抽调全军师以上单位的宣传科、处长到全军的最高学府军政大学(即现在的国防大学)学习。黄家驹当时任坦克第八师宣传科长,被列为应届学员。
        在学习期间,他们轮流去参加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劳动,黄家驹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整整干了一个通宵。有一次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植树劳动,不料在上边干活的战友将一块大石头掀翻滚了下来,蹦起一人多高,大家纷纷躲让,这时正巧他在山中间挖坑,当石头滚来时,就顺势将它顶住了,避免了给下边同志可能造成的伤害,这件小事,队政委在全队大会上进行了表扬,并在全校广播。离校前,学校对学员都作了鉴定,黄家驹由于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思想教育和养成训练能够塑造人,黄家驹非常感谢党和部队对他的培养教育。
        1982年初黄家驹转业到地方后,曾四次到江西省委党校参加轮训学习。1989年9月,黄家驹被任命为司法厅副厅长,参加了华东政法学院开办的法学高等教育专业证书班的学习,通过脱产听辅导课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修了法律方面的课程。最后通过闭卷考试,达到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的专业知识水平,司法部教育司与华东政法学院颁发了专业证书。这也是黄家驹在57岁之际,得到的一生中唯一具有高等学历的证书。
        1995年4月退休后,黄家驹报名到江西省老同志大学学习书画,从基础班到专修班、研究班,一共六年,2001年7月毕业。直至如今,他还在继续坚持下去。他的书画多次在省内外参展并获奖,有的作品还被收入了多种全国、全省性的辞书与画册中,黄家驹越学越觉得无止境,越学越想学了。
        现年86岁的黄家驹,在部队工作31年,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部队建设,在部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他多次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学习,这些既体现了党的教育与关怀,党对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确立了革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他在有生之年能跟上时代步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