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阳 魏后福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起飞,约2000秒后,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火箭发射成功的背后,气象保障团队一刻也没有放松。气象系统作为发射场五大系统之一,主要承担数据采集、危险天气预警监测、高空风和空中电场探测等服务保障。形象的来讲,他们是为火箭发射寻找天窗的第一道关口。
气象保障团队作为第一支进驻发射场的队伍,提前一年就开始观测,积累收集大量气象数据资料,为发射场建设和能力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后续任务中,该团队也以精确的数据确保了气象保障零失误,为火箭的腾飞默默作出贡献。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气象系统共完成数百次气象保障任务。在发射前,更是不间断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和加密高空探测,为预报、监测发射场上空采集精准的气象数据。
七月是海南台风多发季,为尽量保证探火任务的进程和安全,气象系统专门引进了某雷达厂家最新型号的毫米波测云雷达,全天候监测场区危险云体,为火箭发射保驾护航,全力助推火箭顺利起飞。
“气象的中心工作就是保障火箭安全起飞,如果数据不准确,那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价值。”该系统负责人陈阳说。为保证让气象数据实时传输,气象团队每次在任务开始前,都会集中组织人员检查设备、记录状态。
在精细保障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解决问题。针对当下设备多、人员少的现实情况,该系统注重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式人才,并开展“我的装备我认领、我的装备我负责”活动,不仅有效避免了装备无人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岗位人员的管装爱装意识。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迅速进入高密度任务的形势下,气象系统也在提升自身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一年里,他们积极探索更加精细化和多功能的气象保障模式。在系统建设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除了确保堪用设备正常运行,还新引进了激光测风雷达、多功能卫星接受系统等新仪器新设备,并对一部分老旧仪器进行了集中维修,最大程度实现了保障能力的跨越,也进一步提高了气象保障的精细化水平。
观风云为天气把脉,精测试做航天先锋。烈日下,气象观测员正仰望云天,悉心记录数据。不远处,乳白色的探空气球从椰林中缓缓升起,静谧浪漫,热情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