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光青春 志在军营

  • ■ 张万里 李长旭

        在今年的征兵工作中,山东省阳谷县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并出台了提高优待金标准、承诺农村劳务工退伍后复工复职、增加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岗位等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参军报国,他们中有收入稳定的职工,有老军人的后代,也有在校大学生……
    百余名适龄青年返乡报名应征
        远在他乡务工,不忘参军报国,阳谷县远在外地打工的适龄青年接到家乡征兵的消息后,不远千里,急速返回家乡接受祖国挑选。目前已有100余人从广东和天津等地返回家乡报名应征。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积极报名应征,有的给当地武装部打电话报名,有的委托家人帮助报名,而且纷纷返回家乡参加初检和政治初审。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大布乡青年张兴强下车后连家都没回,直奔乡武装部报名参军,他说:“不管能不能被批准入伍,我都应该回来参加应征,这是我们适龄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双胞胎”双双报名
        家住金斗营镇莲花池六村的杨芮、杨明两兄弟是一对“双胞胎”,刚满十八周岁的兄弟俩平时尊敬长辈、勤俭节约,是受人称赞的好青年。
        今年征兵期间,这对“双胞胎”兄弟萌发了久藏心底的共同志愿,一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向镇武装部同志表达了要求参军的意愿,等待县征兵体检站的体检。这对“双胞胎”兄弟正以饱满的热情等待祖国的挑选。
    “秀才”要当兵
        今年,阳谷县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服兵役的宣传发动力度,通过他们的家人向在外就读的大学生邮寄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相关政策,号召在校大学生依法服兵役,为国尽义务。
        信件寄出后才短短几天,在外就读的大学生来家报名人数便达到60余名。正在体检的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党员张辉乐呵呵地告诉笔者:“如果在大学生涯中既能入党、又能参军,我将感到无比光荣!”
        说起应征参军,张辉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他的父母都在阿城镇农村务农,一直希望儿子毕业后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得知今年征集在校大学生新兵时,已经大三的夏令辉坐不住了。为了取得父母的支持,他特意从聊城大学赶到家中,同父母长谈了3个多小时,最终说服父母,搭上了在校大学生报名应征的“最后一班车”。
    接过长辈的枪
        家住张秋镇景阳冈村的王庆举一家,四代曾经有8人当过兵。说起自己的军人梦,腼腆的王庆举滔滔不绝:“从小就盼望着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去年,王庆举就想报名参军,但当时他还是学生,所以未能如愿。好不容易“熬”到今年毕业,6月份,庆举就多次托父亲到镇武装部打听征兵的信息。今年征兵刚开始,他便抢先报名应征。
    “明年我还来!”
        8月3日下午,刚刚顺利通过体检的十五里元镇应征青年杨成建显得格外兴奋,不住地说:“终于通过体检了,我离参军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原来,杨成建去年就曾报名参军,但因为患痔疮而未能通过体检,使他懊恼万分。为了圆自己的当兵梦,今年2月,他去医院切除了痔疮。有了一次失败的经历,体检前,杨成建不免有些紧张。直到自己顺利通过所有体检项目走出征兵体检站大门,他才长长舒了口气。笔者问他:“如果这次还是未能如愿参军,怎么办?”杨成建坚决地回答:“明年我还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