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非洲抗疫记
-
■ 张海鑫
记者拨通于成龙的电话时,他由于腿疾复发,刚刚从赞比亚回国,仍在居家隔离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设集团)成套第七事业部卢西瓦西水电站项目的现场医生,他一直坚守在赞比亚卢西瓦西水电站项目现场。“赞比亚安全管理群” “市区域防控应急协调管理组”……疫情期间,于成龙的微信里多了很多防疫群,“这都是为了中资企业共同组织防疫工作建的群。据我了解,中资企业在非洲的项目都没有停工停产,一直在坚持施工。”万里之外的中国,中设集团非洲区域的项目经理王伟马不停蹄地筹集着防疫物资。从备货到联系货运班机,辗转几个月,截至目前王伟已协调向赞比亚、刚果(布)等地发送了三批防疫物资。4月17日,第一批防疫物资抵达刚果(布)时,王伟在朋友圈写道,“今天把捐赠给刚方的防疫物资转交给刚果(布)大工部,我们的兄弟们从现在起也有了在非洲能有的最全(防疫)装备,异国他乡还能备上连花清瘟。”中国与非洲,相隔万里,但散落在非洲大地上的中资企业却将中国与非洲当地民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撒哈拉沙漠到东非大裂谷,从乞力马扎罗雪山到几内亚海湾,从尼罗河到维多利亚大瀑布……中资企业不仅为非洲建设带去了“中国速度”,也为非洲抗疫注入了“中国力量”。别样的年夜饭
2020除夕之前,王伟到达了赞比亚,尽管当时疫情还没有在非洲肆虐,但王伟此行除了协调项目运营外,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刚果(布)、喀麦隆和赞比亚三地项目施工现场的防疫准备工作。“项目施工现场人员复杂,全国各地的建筑工人可能都有,所以防疫必须提早做准备。”王伟告诉记者,“到达赞比亚当天,我们就连夜组织了会议,还把会议室移到室外,几个人端着小板凳,讨论项目现场的隔离防控措施以及防疫物资的储备工作。”“往年的除夕夜,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但今年为了避免过多接触带来风险,我们改成了分餐。”就这样,1月24日,在赞比亚的卢西瓦西河畔,王伟和项目员工一起度过了一个略显冷清的除夕夜。“虽然少了一些年味,却能让大家过个更安全的年。”王伟说。“全员戴口罩施工,减少人员聚集,勤洗手,回到营地工作服统一存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消毒,发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及时上报……”2月初,卢西瓦西水电站项目便制定了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防控措施应急处置预案”,到现在预案经反复完善,已更新至第七版。实际上,很多中资企业在海外疫情暴发之前,就较早地针对海外项目开展了防疫防控工作。中国中铁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铁一局非洲区副总工马风华向记者介绍,2月初非洲还没有出现疫情,公司就已着手准备防疫物资了。“我们在喀麦隆的供水项目有50多名中方员工和80多名当地员工。因为当地雇员每天要回家,接触人员比较复杂,参与施工的风险会比较大,所以从3月底开始,我们就按照当地政府要求给当地雇员放假了,基本工资仍照常发放。目前,我们对项目驻地实行全封闭管理,每天对工作场所和生活区域进行消杀通风,员工宿舍、餐厅等场所的防疫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指南的要求落实,并且派专员对每个员工的防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马风华说。中资企业的提早防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非洲的安全,目前未出现一例从中资企业输入非洲的病例。除了项目自身的防疫,中资企业还积极协助所在地开展防疫工作。赞比亚3月18日发现确诊病例以来,也开始重视防疫宣传。“我们特意制作了英文防疫宣传片,以及中英文宣传手册,协助当地业主进行防疫。他们觉得中国疫情发生较早,比较重视中国的防疫经验。”于成龙告诉记者。“在防疫宣传的影响下,现在我们和非洲朋友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握手、拥抱、亲吻等日常打招呼方式踪影全无,远距离挥手成了新的问候方式。”于成龙说。除此之外,中资企业组织的防疫物资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非洲。“目前仅卢西瓦西水电站项目就已经收到从国内发来的三批防疫物资,主要是隔离服、口罩、额温枪、连花清瘟胶囊、紫外线消毒灯、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卡等。捐赠的防疫物资已由项目业主(赞比亚国家电力公司ZESCO)接收。”蔬菜种到项目现场
在距离赞比亚首都550公里的卢西瓦西河上游,一块100多平方米新开垦的菜地里,生长着来自中国的豆角、黄瓜、空心菜、小葱等十几种蔬菜。这不是某个旅游项目的农家乐,而是中设集团承建的赞比亚卢西瓦西水电站项目现场。“我们的项目营地地处偏远,周边没有大城市可以进行采购,现场所有生活物资都是从首都卢萨卡一周一次采购来的。但要经历10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路途遥远,中途经过的区域也很复杂,不利于疫情防控。此前,根据应急处置预案,我们已采购了可维持半年左右的米、面、油和调味品等生活物资,但蔬菜由于无法长时间保存,成了大问题。”于成龙介绍。“既然蔬菜采购成了问题,那不如我们自己种。我们在营地后面的山上找了一块平坦的土地,当地雇员和中方员工一起开垦成菜地。没想到蔬菜长得特别好,现在豆角多到吃不完,大大鼓舞了大家的种菜热情。作为项目上唯一的随队医生,疫情期间,于成龙成了很多员工的定心丸。“在非洲,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症状,但疫情期间发热很容易引起恐慌。我们项目上出现过两例发热病人,其中一例及时隔离后,发现是疟疾。另外一例则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了低热症状,第二天他就退了烧,大家悬着的心方才安定下来。”于成龙说。“公司现在已经暂停所有在岗中方员工回国休假;国内休假人员若要返岗,也必须经严格审批,没有必要情况,暂缓回到工作所在国。”正因为这样,马风华在国内度过了一个难得的假期,而他上一次赴非还是在2018年9月。不过,马风华在国内也没闲着,除了每天在网上跟前线员工沟通工作,按照中铁一局要求,他还为前方员工国内家属的安全防疫奔波,解除前方人员的后顾之忧。非洲版“火神山”
位于非洲最西部的塞内加尔,濒临大西洋,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当疫情在这样一个医疗资源紧缺的国家暴发后,在首都达喀尔,由中铁一局总承包并建造、刚刚竣工不久的中国援塞内加尔妇幼医院,被塞内加尔卫生部指定作为新冠肺炎隔离治疗定点医院,成为塞内加尔版“火神山”医院。“疫情之下,中国中铁作为建筑央企,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我们建设的海外工程正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积极作用,每个参建人员都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马风华感慨道。同样,去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的埃塞俄比亚首家中资医院爱菲医院,今年3月也被埃塞政府指定为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并按要求对隔离病房进行改造。中国建筑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无偿承接了爱菲医院隔离病房的改造任务,组建了由30多名两国员工组成的团队进场,24小时连轴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改造任务。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利娅·塔德塞表示,“中国为抗击疫情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令人称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为埃塞俄比亚援建的爱菲医院,将对埃塞俄比亚抗击疫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向我们分享了翔实可靠的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我们将把这些方案和建议运用到下一步防控工作中,并将继续与中国政府紧密合作。”不只是塞内加尔和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政府指定的威尔金斯医院、赞比亚的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尼日利亚的“方舱医院”……中资企业在非洲多国建起的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成为了非洲抗疫的重要力量。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中国企业与饱受疫情困扰的当地民众站在一处,携手抗疫。中资企业的善举,赢得了非洲国家的高度赞许。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说,“中国政府和人民雪中送炭,为非洲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物资和设备,帮助我们挽救生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看到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团结合作富有成效。”尼日尔总统伊素福说,“中国与非盟、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努力,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深化非中抗疫合作,必将为更加紧密的非中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内涵。”刚果(布)总理穆安巴说:“困难到来时,谁与我们站在一起,谁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心里清清楚楚。”中资企业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尼日利亚的一句谚语:“真朋友,用双手紧握。”(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