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球“击落”战斗机

  •     1988年的一天,贝宁共和国的首都波多诺伏的空军机场跑道上,停着一架银光闪闪的新式战斗机。不少空军高级将领来到了指挥台上,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跑道。机械师龙宁·艾拉德伊出现在跑道上,只见他熟练地登上了战斗机。
        此时,机场对面的高尔夫球场上,高尔夫球球迷、临时工马蒂厄·博伊左一棒右一棒玩得正兴起。打出了不少好球,压根就没有注意到身边空军机场上所要发生的事。
        就在马蒂厄·博伊连打出几个好球之际,空军机械师龙宁·艾拉德伊驾驶战斗机拔地而起。正在这时,马蒂厄“啪”地一棒将球击向了天空,谁知道这一球竟鬼使神差地正好击中一只飞行的雀鸟。受伤的鸟儿晃动几下落了下来,正好撞在刚起飞的战斗机的挡风玻璃上。
        飞机驾驶员龙宁只觉得一道黑影从眼前闪过,也不知是啥东西,心里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想拨机转向,结果用力过猛,飞机大大地偏离了航线,一头撞在附近的一个山头上。“轰”的一声巨响,浓烟冲天而起,新式战斗机转眼之间成了碎片。幸好龙宁反应敏捷,提前跳了伞,但也身受重伤住进了医院。
        这架新式战斗机是从外国买回来的,花了1000万美元,而且在试飞中就被摔坏了,怎不叫人心痛呢。再说,这1000万美元,比起贝宁共和国年国民总产值10来亿这个数字,实在不是个小数目。
        飞机撞坏之后,空军当局作了大量调查和科学分析,确认马蒂厄为肇事者,并向法院指控让其赔偿经济损失。尽管马蒂厄极力为自己辩护,但是法院还是判被告赔偿一架战斗机。

        马蒂厄一年挣275美元,照这样计算,要将近4万年不吃不喝才能赔清,为此,他只好申请入狱。

    他当了100年的俘虏

        你可能亲眼见过百岁老人,但你未必听说过当了100年俘虏的人。然而,在这偌大的世界上,确有创造这一悲惨世界纪录的人,他——法军萨贝安上尉,在1912年去世时终年144岁,却在战俘营里度过了100个春秋。
        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42万大军偷渡涅曼河,侵入俄罗斯帝国,44岁的萨贝安上尉随大军攻打莫斯科,俄国军民奋起反击,到处展开游击战,不断袭击法军,拿破仑不得不撤退,退到涅曼河时,只剩下2万残兵,拿破仑的败北,不仅因为军事上的失利,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遭到了从没有遇到过的寒冷气候的袭击,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几乎吞噬了整个大军。
        一天,萨贝安裹着一条破烂的毯子,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刺骨的冰雪,跟着大军向后撤退。天实在太冷了,寒风穿透了萨贝安的衣服,走着走着,他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一个踉跄栽倒在雪地里……
        当萨贝安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他意识到,自己成了沙俄军队的俘虏。他被关押在萨拉托夫战俘收容所,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战俘生活。
        1813年3月,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了。波旁王朝整天花天酒地的过日子,哪里还能想到在沙俄的法国俘虏的命运,萨贝安返回祖国的希望破灭了。
        萨贝安在艰难地生存着。也曾想过自杀,但一想到死,妻子憔悴的面容就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知道,妻子一定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他回去。萨贝安又鼓起生活的勇气,决心活下去。从此,他坚持在看守所里锻炼身体,不管饭食多坏,都坚持多吃一点。他沉默寡言,从不与人争吵,顽强地生活着。
        同一个牢房里的战俘一个个地相继死了,牢房空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收容所的看守换了一茬又一茬,而白头老翁萨贝安却依然活着。后来,收容所的监管人员觉得,萨贝安已是百岁老翁,实在太可怜了,便给予他某些特殊的照顾,比如为他提供一间小房子居住,可以在屋里写诗绘画,可以在收容所院内散步等。老上尉萨贝安虽然知道自己已无法返回祖国,也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妻子,但他却以写诗绘画寄托着对妻子的怀念,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1912年,躺在收容所的萨贝安再也没有起来。临终前,他呼唤着法国,呼唤着爱妻的名字……他去了,却整整做了100年的战俘。
        他的遗体葬于萨拉托夫。镇上的人都来为这位144岁的老人送葬,而他所效忠的祖国却没有一个人来向他致哀。
    鱼死网破的“神风”行动

        在樱花国度里,有一个关于“神风”的传说:元朝忽必烈于1281年,派14万大军乘4400艘战船大举进犯日本岛。8月23日,突然台风大作,袭击了入侵舰队,4000多艘舰船几乎全部沉没,14万人仅有3人生还,日本人称这次台风为“神风。”
        太平洋战争后期的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作垂死挣扎,采用了一种非人道的空中攻击战术,也命名为“神风”。这大概与“菜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类似而命名的。正是如此,他们用无数名飞行员的生命去牵制、阻止盟军航空母舰的进攻。
        “形势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保卫菲律宾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帝国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破坏敌人的航空母舰,至少使它们一个星期不能发挥作用。”日本第一航空兵司令海军上将大西泷次郎,这位上将因屡建战功被日本人看作是最有名的空战先驱,他在讲这番话时语调低沉,但又十分坚定,让人感到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日本201空军大队的参谋人员听完以后没有一个发言的。大西泷次郎接着又说,“我们的办法是用零式战斗机装满重250公斤的炸弹,向着敌人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俯冲撞击!”
        大西泷次郎决心的形成、宣布,就等于将无数飞行员的名字写进了死亡簿。10月25日,刚结婚不久的年轻上尉军官关之雄,率领他的“神风”攻击队员——日本自杀飞行队的飞行员,从马哈洛卡特出发了。接着,第二队、第三队也出发了,他们分别冲向一艘艘航空母舰和轻型巡洋舰。   
        冲绳之战,日本出动“神风”攻击机1900架次,以2000多条人命击沉美国舰船和登陆艇24艘,击伤202艘(其中英国4艘)。这一鱼死网破的行动对美军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停战后几小时,日本第5海军航空司令宇恒海军上将,从自己的军衣上摘下军衔徽章,率领最后11架飞机冲向盟军,成为人类这场悲剧的最后一批殉葬者。
    军令不行,只得抽签

        “奇闻!奇闻!”一看题目,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抽签,原本是迷信的人到神前求签以卜吉凶的,然而它却被引入军旅生活之中,真叫人难以置信,但它毕竟又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这是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事。1940年5月27日,盟军开始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当进行到6月2日黎明时分,还有4000多名英军留在阵地上,尽管当时有10万法军扼守防线来掩护他们,但由于阵地的不断缩小,这4000多人都处在德军的中程火炮的射程之内,他们深感危在旦夕,有的抱怨长官组织撤退太不神速,有的懊悔自己当时应该先走,而事到如今,也只有听天由命了。而更为可悲的是,在德军炮火的轰击下,重伤员不断增多,一个个叫苦连天,争先恐后地要求把自己先撤走,撤退重伤员的工作简直成了指挥官的累赘,所以这一工作几乎陷入了停顿状态。 
        这时,英军指挥部发出了一道命令,规定每100名伤员留1名医官和10名医护人员,其余的人员统统到防波堤等侯撤走。军队医务人员在战斗中抢救伤员,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缺乏战斗力的部队来说,当有虎口逃生的机会时,都不愿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一时间,闹闹嚷嚷,争着要走。军队本来应当靠命令行事,但此时的命令也行不通了。由于时间紧迫,相持不下,于是就发生了英国陆军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抽签活动。
        不知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机断行事,抽签活动只好由长官充当“裁判”了。只见他们准备了与医务人员相等数的纸条,按照走留的比例,分别在纸条上写了“走”字与“留”字,然后把它折叠起来,在帽子里掺合一下,进行抽签决定谁走谁留。这时一片鸦雀无声,只见一个个医务人员不安的脸庞绷得紧紧的,急切欲知吉凶的眼睛瞥向帽内,颤抖的手指伸向了帽内的纸条……这是求神者对命运的乞讨,这是赌徒们的孤注一掷。之后,便是另一番喧闹气氛:有的欢呼着,庆贺自己的幸运,有的嚎啕着,哭骂自己的倒霉;还有的竟抽泣地瘫到在地上。这景况并非是讽刺与幽默,而是对当时英军士气的一个绝妙的写照。无怪乎一位法国史学家曾这样惊叹地说:“在敦刻尔克之战中,再没有比这一插曲更令人伤心不已的了。”(本版文章均据沈鹤翔《战海奇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