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政要辞职大多迫于无奈

  • ■ 何欣蕾 史明磊

        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为避免因旧疾恶化等导致影响国政的事态,决定辞职。据报道,安倍多年来一直被一种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疾病折磨。
        其实,在安倍晋三之前,外国政要辞职早有先例。很多人看似主动请辞,但多多少少都迫于无奈。德国总统经常闹离职。其中,有人因为言论不当而辞职。2010年5月31日,时任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突然宣布辞职。此前,他在访问德国驻阿富汗军队之后表示,对于像德国这样依靠出口的国家来说,军事部署应该是必须的。可当时,德国大部分民众都反对德国参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有的因为犯点“小错”而辞职。比如德国前总统武尔夫辞职下台的原因就有些“不值得”:让有钱朋友为其豪华假期出钱;乘坐了比预订飞机舱位更高级的座位,但没有加钱……不过,在德国,总统一般没有实权,因此总统辞职对政坛影响并不大。
        因丑闻辞职的领导人不少,其中最著名的非美国总统尼克松莫属。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尼克松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政治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因为“逃避责任”而辞职的领导人也大有人在。在韩国,总理辞职已成为政坛惯例。2014年4月16日9时左右,韩国一艘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发生浸水事故沉没。4月27日上午,韩国总理郑烘原宣布引咎辞职。民众大为不满,认为政府没有做好善后工作,此时辞职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分析认为,韩国总理没有实权,总统往往愿意从大学教授或司法机构中选用形象好、清廉的人来担当此任。因而不少韩国总理对个人声望要求较高,遇事时往往更愿意用丢官来保住声誉。(据《快乐老人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