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仇敌忾:朝鲜战场的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

  • ⊙作者 姜廷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由16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作战。为了更好地协调、统一指挥中朝军队作战,有效地打击敌人,1950年12月,经中朝两国政府领导人会商,组成了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中朝联合司令部作为中朝军队的统帅部,指挥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朝商谈两军统一指挥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和朝鲜人民军联合作战,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协同、统一指挥的问题。
        1950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和朝鲜首相金日成会谈时提出,为协调中朝两军作战,希望金日成首相率人民军总司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随时协商处置重大问题。金日成表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他去解决,决定派内务相朴一禹作为朝鲜代表驻志愿军司令部,重大问题可通过朴一禹协商解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行动,则请彭德怀指挥处置。
        为了便于中朝两军的协调作战,10月2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志愿军司令部除中国同志外,请与金日成同志商量,以一个朝鲜同志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或者以一人为副司令员、一人为副政委。
        根据金日成关于派朴一禹作为朝鲜代表驻志愿军司令部,重大问题可通过朴协商解决的意见。10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志愿军领导机构设置和主要干部配备问题的电报中,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并为志愿军党委副书记。
        在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联合国军”和韩军驱逐至“三八线”以南,迫敌转入防御,基本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此时,能参加一线作战的朝鲜人民军已有7.5万人。中朝两军如何协同作战的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苏联驻朝鲜军事顾问的加入,更有必要解决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
        因此,彭德怀向毛泽东和金日成提出,中朝军队应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他提议,希望金日成首相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斯蒂科夫能常驻前方,并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怀组成党的3人小组,负责决定军事政策和与作战有关的现行政策,求得彼此一致意见,以利战争进行。
        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征求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意见。16日,斯大林复电毛泽东,表示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朝鲜境内的作战,并将同一电报发给金日成和斯蒂科夫。
        12月初,金日成应邀赴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就战争问题、政策问题、领导问题、统一指挥问题、军队问题、两党关系问题进行了会谈。关于统一指挥问题,金日成说,斯大林有电报表示中朝军队应统一指挥,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经验,应由中国同志为正,朝鲜同志为副。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会议对此已同意。
        关于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领导人,毛泽东告诉金日成,彭德怀为中国方面推出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金日成则表示朝方推金雄(时任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司令官)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会议确定以后联合命令即由彭、金、朴3人署名,对志愿军单独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变。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正式组成

        随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彭德怀约请金日成到志愿军司令部会商中朝联合司令部组成问题。12月7日,彭德怀同金日成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就中朝两军组成联合司令部具体问题进行了会谈。
        双方商定: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下辖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及朝鲜人民军司令部。但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不对外公布。凡属作战范围及前线一切联合行动,均以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的名义下达之,并决定在数日内组成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
        12月上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或联司,亦称中朝联合指挥部)正式组成,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金雄作为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官在前线指挥作战,朴一禹驻中朝联合司令部,协调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作战。
        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即派来了一个军事联络组,负责联络、协调人民军和志愿军协同作战有关问题,该联络组直接归朴一禹领导。
        关于中朝两军联合指挥部的权力和职责,1950年12月8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明确指出:“为更有效地打击共同敌人,中朝两方同意立即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朝鲜境内一切作战及其有关事宜。” “朝鲜人民军及一切游击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受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 “联合指挥部有权指挥一切与作战有关之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有线和无线的电话和电报等)、粮秣筹措、人力物力动员等事宜。” “凡属朝鲜后方的动员支前、补充训练及地方行政的恢复等工作,联合指挥部得根据实际情况和战争需要向朝鲜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
        此外,《中朝双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进一步明确:“为保持机密起见,彭德怀、金雄、朴一禹3人署名的命令只限于发给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下达则只转述联合指挥部命令而不提及3人姓名。”
        为了加强朝鲜东、西海岸的防御,防止美军从侧后登陆,加强东、西海岸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1951年9月,中朝两军联合指挥部分别在东、西海岸成立了东海岸联合指挥所和西海岸联合指挥所。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所的成立,加强了反登陆的防御力量,粉碎了美军从侧后登陆的企图,使中朝军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中朝军队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成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在其统一指挥下,与“联合国军”和韩军作战。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合司令部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共30多万人分左、右两个纵队,向“联合国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即第三次战役)。经过七昼夜的连续追击,突破了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歼敌1.9万余人,将敌驱逐至“三七线”南北地区。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朝军队按照预定计划转入休整。为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在春季攻势作战中夺取更大的胜利,联合司令部召开了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金日成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彭德怀作了报告,中朝两军部分高级将领在会上发了言。会议总结了前三次战役的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下一步作战任务和作战方针。
        就在会议还在进行中时,“联合国军”于1951年1月25日在大量空军的支援下,以步兵、坦克组成的多路纵队,对中朝军队阵地进行了大规模反攻。1月27日,中朝军队停止休整,立即转入防御作战。面对敌人的反攻,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将中朝军队组成东、西、中三个作战集团,与“联合国军”进行第四次战役。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领导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歼敌7.8万人,胜利地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1年4月22日,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为粉碎“联合国军”,指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五次战役。中朝联合司令部在此次战役中集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15个军近百万大军分东、西两线向“联合国军”突然发起猛攻。中朝军队连续奋战50天,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计划。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
        1951年6月以后,在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沿着“三八线”地区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战争转入了相持阶段。在此阶段,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指挥中朝军队先后进行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
        由于中朝军队的英勇作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据《党史纵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