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顺正
前不久,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第二次长金铉宗宣布,韩美同意修改《韩美导弹指南》,解除对韩方运载火箭固体燃料的使用限制,新《韩美导弹指南》即日起生效。由于固体火箭技术和韩国在东北亚地缘政治中的敏感性,该消息引发各方面关注。
近年来,韩美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两国在防务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存在分歧。美国在火箭固体燃料方面对韩国“松绑”,不排除是向韩国“示好”的一种姿态,只是这种“示好”有可能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韩美导弹指南》之变
《韩美导弹指南》的前身是1979年韩美签署的《导弹谅解备忘录》。在1979年之前,美国认为韩国研发核武器以及发展相应的导弹能力,会触发东亚军备竞赛,因此对韩国导弹性能进行严格管控。但是1978年9月26日,韩国自行研制的“白熊”弹道导弹(射程达180公里)在忠清南道安兴试验场试射成功,韩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发射和研制弹道导弹的国家。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只能认可,并将政策由抑制改为“限制性协助”韩国的导弹开发。1979年韩美签署《导弹谅解备忘录》,规定美方要为韩国提供发展导弹相关的技术和零部件,但作为交换,韩国不得研发射程超过180公里的导弹,弹头重量被限制为500公斤。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美之间开始围绕修改《导弹谅解备忘录》进行协商。2001年1月17日,韩国政府正式发表了“新导弹政策宣言”,《导弹谅解备忘录》改为《韩美导弹指南》,具体修改内容包括:在导弹技术研发上美国不再要求韩国以约束力较强的“谅解备忘录”形式接受管控,同意韩国以《韩美导弹指南》的形式设立导弹研发计划;韩国的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增至300公里,弹头重量仍为500公斤,但是若缩减射程,可增加弹头重量;添加了限制使用固体燃料推进器的条款。
《韩美导弹指南》的首次修改成功,提升了韩国的弹道导弹开发能力。2012年,李明博政府通过第二次修订谈判,将弹道导弹的射程确定为800公里,弹头重量保持500公斤,但如果射程被缩小,则允许增加弹头重量。2017年11月,文在寅政府通过第三次修订解除了对弹头重量的限制,但《韩美导弹指南》中规定韩国不能在运载火箭中使用固体燃料的部分并未改变。
韩军监视能力有望实现
“飞跃式发展”
固体小型运载火箭是目前空间运输火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用途。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固体火箭发动机体积较小,在同等造价下,能够提供比液体燃料更大的推力,使用固体发动机也有助于减轻火箭总体质量,发射操作也更加简单。
据韩联社介绍,与液体燃料相比,运载火箭使用固体燃料能够更快地发射升空,因而在发射前不易被其他国家提前侦测发现;就燃料利用率而言,固体燃料也更加经济实用。金铉宗说,如果韩方按照计划到2020年代后半期利用自主研发的固体燃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多颗低轨道军用侦察卫星,韩军的监视能力有望实现“飞跃式发展”。
另外,固体火箭“解锁”也给韩国进一步发展弹道导弹提供了契机。如上文所述,韩国很希望拥有自己的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开发不仅能切实增强韩国的军事实力,也可以增加在韩美同盟内的话语权。固体火箭发动机大量应用于近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武器,所以固体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存在很多相通之处。
一直以来,因担心韩国以开发太空为名研发弹道导弹技术,美国对此严格限制。如在韩国开发“罗老号”运载火箭的过程中,美国就怀疑韩国会把用于“玄武-2”导弹的固体火箭部件用在“罗老号”的第二级火箭上,为此对韩国的研发中心和发射场地进行了多次核查。有分析认为,美国此次在固体燃料方面对韩“松绑”,将使韩国弹道导弹技术受益匪浅。
新版《韩美导弹指南》是韩美两国博弈的结果。毫无疑问,美国此举将不可避免影响半岛局势。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韩国将固体火箭技术用于提升弹道导弹的性能,首先会刺激到朝鲜。更为严重的是,一旦韩国继续延长导弹射程,还会将周边国家更多的领土纳入覆盖范围,在客观上构成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近来韩日之间龃龉不断,美国给韩国固体火箭“解锁”,也会给美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增添更多的变数。(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