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焰山下,看新排长们如何淬炼成钢

  • ■ 杨兴旺 陈立夫 崔东浩/文
    尤涵 付占鑫 杜帅/图

        剑锋磨砺出,好钢烈火淬。日前,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迎来一批别样的“新兵”,在这里,他们即将淬火重生,为正式走进军营做准备。
        本届毕业的200余名新学员,来自祖国天南地北,齐聚火焰山脚下。从学员到指战员,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责任与能力的考验。

        然而想要完成向合格排长的华丽蜕变,大家必然要先历经位于“火州”集训连的“三昧”真火的淬炼……

    第一“昧”,赓续血脉的思想之火
        强军先强心、铸剑先铸魂。对于青年军官而言,了解先辈的革命精神,重拾那段峥嵘岁月,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个人军魂的锻铸。因此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思想之火,是青年干部所经历的第一“昧”真火。
        学员集训连所在的某红军团一直秉承“走遍新西兰,听从党召唤”的崇高精神,曾被授予“勇猛顽强英雄团”称号,历史荣誉卓著,英雄模范辈出。
        近日,新学员们怀着敬仰之意走进团史馆,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一件件破旧的衣衫、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承载着无数革命先驱为了民族复兴而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也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正是这红色血脉,构成了人民军队的DNA,成为了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制胜密码。
        最后,新训班长杨智说:“我们应当接过前辈的战旗,将红色血脉永代相传,将红色基因外化于到部队日常点滴养成,继续书写红色历史的新篇章。”
    第二“昧”,严抓养成的作风之火
        抓建为战,立起“开训即严、一严到底”的标准,坚决破除“差不多”“可以了”“还能看”等佛系思想,是学员需要淬炼的另一昧“真火”。为此,集训队专门成立各项示范班,通过专人指导、参观见学的形式,规范内务秩序。
        在落实方面,由于提干学员与青年学员的内务水平有所差异,各单位采用“强帮弱、老带新”的方法,建立帮带体系,为相应人员“加班、补课、开小灶”。在集训队四排,针对部分人被子不成型问题,几位新训班长带头帮带、手把手教学,身体力行地传授修被“秘籍”。
    第三“昧”,克服烈焰的淬炼之火
        来到号称“火州”的驻训地,热浪滚滚的训练环境是学员们历经的最艰难的一“昧”真火。
        在校园,每名学员的训练质量参差不齐,等到连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自然也是千差万别。首先先来个轻装“五公里”热热身,随后便是单双杠、蛇形跑、四百米障碍等上天入地的“七十二般变化”,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套下来站不住”。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们较快地适应高温训练环境,集训队训练、生活两头补。训练上按纲抓建、科学练兵: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训练定期加量,逐步提升学员体能素质。
        “食补”方面,炊事班的战友们也为新训学员们精心准备了可口水果、冰爽凉茶等能缓解高温、调节食欲的“消暑神器”。
        有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后方的给力保障,相信学员们一定能禁受住这难熬的淬炼之火,用汗水铸就铿锵意志。
        “火州”虽有熔炉般的炙烤,但流淌在新排长身体中的血液更贲张。
        校园里,他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军营中,他们奋勇拼搏、迎难而上;训练场上,他们的口号声杀气腾腾、震耳欲聋;营区路上,他们的队伍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寝室中,他们的内务规范有序、作风过硬。院校到军营的转变,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
        加油吧新排长,愿你接得住火焰山的三昧真火,淬炼成钢,成为一名钢铁猛士;望你携笔从戎,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