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高原驻训 演练新战法

  • ■ 东方 晚宗

        有军事专家称,军队作战能力不在于装备,关键在快。轰-6H和运-20同框、高原的投送训练、首次在高原地区成建制伞降训练、无人机模拟为前线部队送热食……从作战到后勤补给保障,近期解放军高原驻训演练新战法显示,经过五年多改革的中国军队,联合作战、精干高效、快速机动的能力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解放军首次证实轰-6H高原驻训
        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官方微博账号@中部战区发布刊登了一组中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奉命参加高原驻训的组图。组图中,轰-6H和运-20双双现身高原机场,这也是解放军首次公开证实轰-6与运-20在高原地区驻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解放军公布轰-6高原驻训的时机也颇耐人寻味。9月7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发言人发出一份声明,称印度军队7日非法越线进入班公湖南岸,并向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45年来,中印边境没有一声枪响的局面,被印度人单方面打破了。
        从中部战区公布的图片来看,此次高原驻训的轰-6轰炸机机头为开放式结构,翼下有两个重挂架,机尾腹部有黑色鼓包,大概率为轰-6H轰炸机。轰-6H可以使用的一款重器是K/AKD-63防区外空地导弹(简称KD-63)。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演习时,解放军轰-6轰炸机曾经距离目标60公里外发射2枚KD-63并准确命中,使得“轰-6+KD-63”这一组合名声大噪。
        KD-63导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重达半吨的战斗部,足以保证其能有效摧毁受到岩石和钢筋水泥保护的战略目标。不久前,在东部战区“红旗师”宣传片中,该部队的轰-6轰炸机实弹训练,两座混凝土靶标一前一后被KD-63击中,被剧烈爆炸瞬间粉碎,场面极为震撼。
        凭借500公斤的超大弹头加持,“轰-6+KD-63”组合可以对敌方的重要工事产生很大的威慑力。央视曾播出过轰-6H投掷KD-63空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的画面,导弹不仅精准命中目标,一座5层大楼被一枚KD-63导弹炸得粉碎。
        无论如何,轰-6H挂载KD-63导弹依旧极具威慑力,从发射到攻击完毕仅需4分钟,精确度最高能达到半米之内,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空中重拳”。
    西藏军区特种兵
    成建制高原低空伞降
        9月8日,央视《军事报道》栏目报道了西藏军区某特战分队近日展开的一次成建制伞降训练。据悉,此次高原伞降也是首次在西藏区域,以多机型编队、分段编组等形式展开的低空伞降训练。
        高原伞降带来的挑战是多元的,由于高原气候多变,伞降着陆场地形复杂,飞行员必须根据仪表和塔台提供的信息,不断调整飞行姿态,为空降寻找最佳区域。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参与伞降的特种兵身上,他们每个人都要携带25公斤的装备,并在1000米空中实施低空伞降。如果按高度来划分,2500米以上的跳伞为高空跳伞,2500米以下的为低空伞降,而1000米以下的为超低空跳伞。
        如果按此次跳伞高度仅仅1000米,留给解放军特种兵的开伞时间还不足8秒钟。而跳伞之后,特战队员还需根据地面引导员的讯号,拉动操纵杆、打开排气孔,不断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以求降低着陆的散布距离,提升成建制集结的速度。
        在作战中,跳伞的高度越低,在空中停留时间就越短,缩短了滞空时间,达到了隐蔽、突然的效果,克制了敌人反空降的能力。因此,低空乃至超低空伞降可提升空中渗透的突然性,直插敌后核心要害,极具实战意义。
    解放军整建制重装
    空降高原
        央视《军事报道》栏目9月2日透露,空降兵某旅近日联合空军航空兵部队在西北大漠展开了一场空地立体夺控要点演练,使得部队整建制的重装空降作战能力得到检验。
        据央视报道,到达空投区域后,数吨重的大型装备沿着轨道快速滑离运-20尾舱门。随后,伞兵采取“尾门双路”和“三门四路”相结合的方式相继跃出机舱。所谓“三门四路”的空投方式,即在飞机两侧的左右机舱门各投一路,同时在飞机尾舱门投两路。这种投送方式极具实战意义:一是在于空投效率的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兵力投送出去;二是有效缩短伞兵着陆后的集结时间,伞兵快速投放后着陆散布小,更利于快速集结;三是减少运输机在空中滞留时间,降低被敌方打击的可能性。
        从报道画面可知,此次空投的作战装备中,包括了全地形车、火箭炮等作战装备。这些装备能够为伞兵部队的攻击提供机动能力以及打击能力。
        军事专家王明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这一次重装空投来看,不是一次简单的空投物,而是和空降兵的作战密切联系的一次空降重装空投。这个信息传递出来,我们的空降兵在高原地区进行远程机动、成规模、携重装的这种战斗作战能力,也是在快速生成中。”“意味着(虽然)空降兵以后部署在我国的内陆,(但)可以随时向任何一个复杂地带去集中兵力。”
    解放军无人机“蜂群”
    为前线送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军事观察家表示,在青藏高原上维持一名士兵所需的费用是在平原地区的四倍,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高原作战中显得尤为重要。
        据央视透露,海拔4500米高原腹地,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近日编组支援保障群,模拟为前线部队送热食。演训中模拟了运送过程中车队无法通行后立即安排无人机“蜂群”前出送餐的环节,展现出解放军强大的高原保障能力。此次演练探索了空地立体补给保障新模式,通过无人机投送单兵作战口粮,可以及时保障前线官兵的连续作战能力。
        为了让高原前线的战士吃得好,解放军特意研发了一系列特种野战炊事车。日前,西藏军区后勤部门展示了一型新式全自动主食加工车,大大提高了我军在高海拔地区的热餐制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还能做到全域伴随、全地形展开,保证战士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吃上一口热饭。
        军事专家王明亮认为,小型“蜂群”无人机投送,在未来战场上尤其是在高原、陌生丛林地区战场,除了送餐食以外,可以投送弹药、血浆、药品,解决医疗保障和弹药供给问题。另外,可以充当侦察节点,多角度探测敌人目标,还可以担负通信节点,解决通信网络覆盖,并干扰敌方通信。这种无人机“蜂群”前途非常广阔,应用价值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泉州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