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催生“抗病毒”巴士

  • ■ 刘雅芳

        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交通运输业受伤尤其严重。为遵守防疫规定,航空公司关闭了许多航线,地铁和公交车服务也大幅缩减,一片萧条背后,是公众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对感染病毒的担忧。严酷的现实让行业领导者、研究人员和企业家意识到,疫情之下,交通运输业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自救。
        前不久,俄罗斯人丹尼斯·斯韦德洛夫在英国创办的“抵达”公司给出了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设计了一辆“未来派”巴士,称其不仅能降低碳排放,还可通过在车内确保社交距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更环保、更便利、更健康
        据美国“Cnet”网站报道,“抵达”公司这款“抗病毒”巴士的独特之处在于,车厢内部空间可以调整,允许乘客采取防护措施,尽量降低病原体在狭窄空间内传播的风险。
        灵活调配乘客的数量和每个人占用的空间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也是这款电动巴士的首要卖点。车内座椅提供多种配置方案,允许增加额外的空间,甚至完全将座位拆除。多层有机玻璃屏障提供了额外的保护,无需触摸的信号装置让司机知晓有人要下车。还有一个细节是,新型巴士的座椅是没有缝隙的,有助于更高效地进行清扫和消毒。
        这种灵活性对遏制病毒传播非常重要。当前,度过第一波疫情的国家都在积极复工复产,但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甚至2022年。
        即使完全不考虑防疫因素,“抵达”公司的这款巴士还是很有希望成为未来公共交通的理想模板。比如,车辆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技术,可以让乘客在智能手机上选定各自的下车地点,而且在实际上车前就可以预约。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乘客还可以精确把握每辆巴士上有多少人,进而选择搭乘即将的这一班车,或者是继续等待人少些的班次。
    为抗疫持久战贡献力量
        随着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成为社会主流意识,道路交通工具的电动化成为趋势。在欧洲,电动化车辆今年以来连创销量纪录,全年有望卖出百万辆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消极影响。这也表明,传染病大流行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车辆的偏好,谁今后能提供更环保、更健康的产品,谁就能进一步提高话语权和竞争力。
        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抵达”公司这样的先锋需要克服的障碍也不少。
        就拿俄罗斯来说,与西北欧诸国相反,这个国家被称作“电动汽车的荒漠”。俄罗斯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显示,2019年,俄全国仅售出353辆电动汽车,同期,燃油汽车的销量达到172万辆。当前,美国、中国和欧洲都提供减税和财政补贴,支持消费者购买环保汽车,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
        对环境和健康友好、对石化工业不友好的车辆,未必能顺利驶上公路,但这并不是说“抵达”公司的方案是纸上谈兵。按照该公司的说法,就算没有优惠政策,只要运营里程够长,电动巴士的使用成本依然与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不相上下。作为“抵达”公司的投资方,现代起亚集团还在与俄罗斯科技企业Yandex合作开发无人驾驶车辆。
        人们相信,疫情的持续会让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加速到来,“抗病毒”巴士等一系列创意表明,这个行业并非坐等政府撒钱救助,而是可以为化解全球健康危机出力。(据《青年参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