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航璐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2020年第一次汉语水平考试(HSK)。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整个非洲大陆第一次线下HSK考试,共有402人次参加。
这场考试,姗姗来迟了四个月。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课堂”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参加HSK考试?”
“老师,我想申请奖学金,但是需要HSK成绩。”
“老师,我的梦没了。”
3月份,学校通知汉语水平考试延迟举行。一时间,学校收到了太多这样的反馈。新冠肺炎疫情在坦桑尼亚暴发后,当地政府通知取消一切集会性质的活动。线下汉语水平考试是几百人聚集的大型考试,学校不敢冒险,便选择了延期。没想到,这一延期就是好几个月。
通知取消考试时,学生们都很失落。在发布通知的前一天,有学生紧张地问考试会不会取消,老师还劝慰他要放宽心,第二天却直接在班级群里扔了个“炸弹”。这次汉语水平考试与今年的孔子学院奖学金息息相关——奖学金对考生的汉语水平有要求,汉语水平考试成绩越高,学生的优势就越大。对很多学生来说,取消考试便失去了申请奖学金的机会,也减少了进一步竞争的砝码。
在非洲,学习汉语能带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要他们自掏腰包去中国进修汉语太过困难。孔子学院奖学金能提供赴中国学习的一部分费用,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这四个月以来,学校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信息,比如“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课堂” “什么时候会有汉语考试”等。老师们能做的,只有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和学习资料,同时帮助他们填写奖学金申报材料。然而,无论是线上授课、搜集材料还是指导申报等工作,都比平时的面对面交流困难得多。不过,老师们还是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奖学金。疫情已经给生活平添了许多困难,能抓住的机会都不要错过。
学院想的不是取消考试,
而是如何让考试安全进行
6月1日,坦桑尼亚政府宣布所有大学恢复授课。作为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学院之一,孔子学院也开始筹备开课事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讨论,院长决定恢复本部学分制课程。由于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上网课的条件,学院采取教师远程网络授课、学生在教室里集中听课的方式,并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口罩,还安装了脚踏洗手机等消毒设备。
更多的问题随着开学接踵而至。3月份收取的汉语水平考试费用一直没有退还,学生们仍然在等待汉语水平考试。上选修课的学生及孔子学院其他教学点的学生目前没有正式汉语课程,却同样面临毕业。如果考试再延期,也许有些学生就真的要永远地错过这场考试了。思虑再三后,院长让负责汉语考试的老师申请举行7月份线下汉语水平考试。
组织这样一场线下考试,在疫情发生前是常规操作,可是在当下,这份差事难免让人担心和恐惧。当举行线下考试的通知发下来的时候,大家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决定。学院根本没有去想怎么取消这次考试,大家讨论的都是怎样才能让考试安全、顺利地进行。
既然已经决定组织考试,就要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当。坦桑尼亚本地教师王超平时的课程已经很多,但他还是打算亲自给学生安排一次考前培训。第一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很多,如果考前不了解考试流程和规则,可能影响考试成绩。王超一次次给授课老师发信息,让老师们提醒学生务必参加培训。院长和老师们也在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考试期间的安全,最后决定安排老师在门口测量体温,并为没有口罩的学生分发口罩,安排座位间隔,安排紧急考室等等。
一切考前准备就绪。
坚持守护彼此的“梦”
考试当天一大早,工作人员就来到孔子学院大楼,为即将开始的考试做准备。学生们在大楼门口等候,老师在楼外发放准考证。进入大楼前,学生须用门外的消毒设备洗手,戴好口罩,体温测试为正常后方可进入大楼。考场门口,监考老师一一核对学生信息,引导学生有序入座。
汉语水平考试从一级到五级的监考过程都进展顺利,除了最后一门考试——汉语口语水平考试(HSKK),因为监考难度更大,要求更多。口语考试为一对一监考,要求全程录音,考试开始后监考人员与考生不能有任何交流,因此在考前宣读规则和避免杂音很重要。在口语考试中,为了让录音清晰无杂音,监考老师从头到尾没有开电风扇,只开了一扇窗户透气。整个下午,很多监考老师戴着口罩,滴水未进。最后一个学生来考试时,监考宣读规则的声音已经沙哑。
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各考场的考试陆续收尾,这一天的监考工作接近尾声。老师们疲惫不堪,但感觉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终于把这场拖了四个多月的考试补上了。
佳荣在坦桑尼亚工作两年了。第一年,她在坦桑尼亚内陆地区的一所大学教汉语,那所大学有十几名学生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参加这次考试。学生们没有经济条件坐飞机,来这里要坐一天大巴。上午考完试后,他们在门口等了佳荣3个多小时,就是为了告诉她:虽然现在没有汉语课,也没有汉语老师,一切都很难,但他们依然很想学汉语,而且会一直坚持学习。
像这样坐十几个小时的交通工具赶过来的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还有很多。疫情之下,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不得已的变动,但这些学生一直坚持学习汉语。学院的老师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坚持为他们提供学习汉语的平台和文化交流的机会。每年都会有新的中国教师来到这片热情的土地,非洲本地的汉语教师也越来越多。这一群人,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遇到了一群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小伙伴,在这特殊的一年,认真地守护着各自的初心与梦想。
这不仅是一场汉语考试,也是对梦想的守护。梦想需要捍卫,一批又一批这样的青年志愿者会源源不断地来到这片大陆,坚持守护自己和学生们的“梦”。(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