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爱
抵近侦察,拦截驱离,唇枪舌剑……近期,中美关系里的“南海因素”有点热,美国军机频频飞入,美国国务院跟进发表涉南海立场文件声明,无端指责中国,近乎“山雨欲来”。面对挑衅,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回答得很干脆,“美方在南海‘兴风作浪’,只会让中方更加坚定地‘乘风破浪’,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更加坚定地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这是一种基于实力的控局自信。
花招百出的背后
就军事意义而言,这些抵近侦察里,美军最在意的莫过于攫取中国军队在南海方向的“电子战斗序列”,即雷达、无线电通信和导弹系统的部署,系统的电子特征数据,以及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程序等,为夺取战场制电磁权,有针对性地拟制电子对抗措施做准备。美国人对这一套路可谓“轻车熟路”,20世纪60年代,美军就以台湾岛、菲律宾、南越为基地,用电子侦察“捕获”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雷达的显示器图像,在雷达操纵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掌握解放军雷达发现的空中目标情报,从而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90年代以后,进入南海的美机还能利用电子欺骗来制造与真实空情十分相似的虚假空情,致使对手雷达操纵员真假难辨,将虚假空情误当成真实空情处置,往往能达成“四两拨千斤”的特殊效果。最常见的手法是将已侦收到的目标雷达的发射信号,馈入特制转发器的可变延时线里,经调节延时线的长度,可以模拟出空中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再依据目标雷达的功率大小和威力覆盖方向图,将假目标植入目标雷达的显示器上,以试探雷达操纵员的反应。
2019年,负责管理美国陆军电子战能力的马克·多特森上校说:“我们要考虑的是‘外科手术式’电子攻击和电子入侵,或者说21世纪的电子攻击和电子入侵。利用小功率影响信号来影响信号环境,并以一种别人无法察觉到你正在干涉他们的行动方式来影响信号环境……未来电子作战不应纯粹依靠蛮力,而应着眼于最终结果。”其言下之意,美军将不仅保持过去大功率蛮力电子干扰的手段,还增添小功率智能电子欺骗方式,包括在潜在对手的雷达显示器上植入相同的假目标回波图像,使其难以通过综合印证方法加以识别,从而“瞒天过海”。
让越来越多的“想不到”
变为现实
美国频繁对华进行抵近侦察,中国在家门口进行的反侦察斗争也会继续并且逐渐加强。中国没有扩大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意图,但根据中国的要求,即使进入中国空识区公海部分的外国飞行器也要向中国报备。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坚定推进的军队体制编制改革令南海方向的中国国防能力突飞猛进。据《解放军报》介绍,近年来,南部战区海军突出体系作战,战鹰升空即战斗、舰艇编队“说走就走”,保障线不断延伸,官兵守礁条件持续改善已成为部队新常态。这里有一组引人关注的数据:自2016年6月底建成至今,南沙永暑礁医院已覆盖永暑礁及部分周边岛礁军民,共接诊军地伤病员11740人次,收治185人,实施手术205例次,抢救危重病患者26例,被誉为南沙军民健康的“守护坚盾”。这样的数据对于南沙守礁官兵来说,意义非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只是南沙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2016年1月6日,2架试飞的民航客机稳稳降落在南沙永暑礁机场。至此,南沙不仅具备保障民航大型客机安全运行的能力,更在岛礁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医疗救护等方面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工程师李文波感慨万千:“对于以前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永暑礁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随着国家和军队的日益强大,南沙正让越来越多的“想不到”变为现实……
而在驱离抵近外机方面,中国军人的能力是值得信赖的。新华社军分社刊物曾发表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第2大队大队长、海军特级飞行员王中元的自述。2012年,人民军队掀开实战化训练新篇章。怎么让所驾驶的新式歼击机飞出极限、飞出战斗力,部队决定打通自由空战对抗“最后一千米”,标志着为确保安全的红蓝战机对抗的时间差、空间差和高度差被彻底取消!在常见的“二对二”搏杀中,王中元和战友不仅用电子战吊舱剥夺对方攻击机会,更以刁钻灵敏的战术动作抓住稍纵即逝的攻击窗口,在贴近实战的对抗中不断寻找克敌制胜的法宝。作为担负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特殊使命的海军航空兵,王中元和战友多次赴某岛礁机场驻训,随时听令起飞执行战斗任务,他和战友与外军战机斗智斗勇,多次出色完成紧急起飞、空中驱离等战斗任务。他还结合担负的战备任务,探索缩短新飞行员战斗值班周期新方法,加快空战能力生成节奏。“外场就是战场,升空就是战斗!”那年春节,他和战友驾驶战机掩护轰炸机远航训练,途中又突遇数架外军军机阻挠,挑衅地实施“雷达照射”,王中元的战机电子告警器上满是“被雷达锁定”的告警信号……他告诉自己:“你是雄鹰,不是和平鸽。”最终,在他的正面对峙下,对方不得不向安全方向脱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技”与“器”,中国都达到让对手必须“平视”我们的阶段。用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布朗的话说,至少在南海方向,美军发现“过去中国军人羡慕我们的眼神消失了”。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把中国定性为“战略对手”,南海是其与中国博弈的重要抓手,但中美关系终究是亚太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美国保守势力秉着“为了和平,准备战争”的心态,着力渲染中美在南海等区域冲突的前景,并以此为前提来设计相关情节与应对之策,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自验预言效应”那样,“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可是,中美竞争不应视为零和游戏。随着中国成为真正的同等竞争对手,它也可能成为美国一个更强大的合作伙伴。美国可能不得不进行调整,从所谓“基于直接保卫其在西太利益和盟友”的“阻断威慑”,转向“基于升级威胁、使用远程武器和幸存能力更强的平台”的“惩罚威慑”。虽然美国能在一段时间里保持升级优势,但中国将会发展自己的升级选择,包括更具颠覆性的军事和科技能力。(据《坦克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