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峰
近年来,德国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不断升温。今年8月,以色列空军首次派出战机参加在德国举行的联合军演。两国军方均盛赞此次军演“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两国的“密切合作”。
频繁联合军演
据以色列“犹太联合新闻”网报道,8月17日,6架以色列F-16战斗机、2架“湾流G550”预警机和2架波音707加油机抵达德国,与德国和匈牙利空军进行为期两周的演习。这次联演是以色列空军司令阿米卡姆·诺金去年夏天访问欧洲期间敲定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色列空军削减了境外训练计划,德国之行是其今年第一次成建制参加境外联合军演。
8月18日,2架以色列空军的F-16战斗机和2架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护卫以色列空军的“湾流G550”预警机,飞越慕尼黑郊外的达豪集中营旧址上空,第3架“台风”则负责在空中拍摄整个编队,这一行动旨在向在二战期间的大屠杀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致敬。编队还飞越菲尔斯滕费尔德布鲁克机场,悼念在1972年夏季奥运会期间的慕尼黑恐怖袭击中丧生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
在之后的两周中,以色列空军与北约成员国的军队一起进行了系列演习。包括模拟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以及抵御来自假想敌的导弹威胁,并在假想敌领空进行战斗演习。
此前,在2017年和2019年,德国空军两次派战机参加了由以色列主导的“蓝旗”系列演习。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的演习中,以色列出动了最新服役的F-35战斗机。
军火交易活跃
事实上,两国除军队之间进行联合训练外,军火交易也一直是双方军事交流的重要内容。从1959年到1967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是向以色列提供军事装备的重要国家。只不过,德以军事合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保密状态。通过武器交易和情报共享,这种紧密的关系增强了双方的信任,并最终为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现在以色列军队,特别是海军中仍有不少主力装备是“德国造”。比如其“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就是德国基尔的哈德威造船厂(HDW)设计,由哈德威造船厂和蒂森北海工厂(TNSW)共同负责建造的。
1991年,以色列与德国签订了3艘“海豚”级潜艇的合同,其中2艘由德国赠送,1艘为共同出资,这是德政府基于过去纳粹残害犹太人的历史道义责任所做的决定。第一批3艘“海豚”级潜艇就是在德国209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的,并加大了艇体。2006年,以色列决定追加两艘“海豚”级潜艇订单,新增的两艘对原有的“海豚”级进行了升级,增加了AIP系统,其设计类似德国最新的212型。“海豚”级潜艇携带反舰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经过适当改进,可打击陆地上的目标。2000年曾有报道称,以色列在印度洋完成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的试射。在国土面积不大的以色列,这种潜艇战略威慑作用巨大。
以色列目前的主力水面舰艇同样是德国造。其萨尔-6护卫舰为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建造。该型护卫舰是在德国K-130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船体和动力系统由德国公司建造。以色列则利用自身发达的电子和导弹工业,对萨尔-6进行改进,使其具有了驱逐舰的战斗力。此外,以色列陆军装备的“梅卡瓦”4型主战坦克采用了德制发动机,并且获得生产许可。
当然,德国也进口以色列装备,最主要的便是无人机。继采购“苍鹭”-1无人机之后,2018年6月,德国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签署“苍鹭TP”远程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租赁协议。根据这份合同,德国军队将获得5架能够执行侦察任务的“苍鹭TP”远程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同时装备对地打击武器。根据德国国防部的需求,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对“苍鹭TP”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进行了改进。
三大因素促进交流
犹太民族和德国在二战期间曾有深刻的冤仇,为何战后开始变得“亲密无间”了呢?
首先,德国在二战问题上反省比较彻底,犹太人和德国的历史仇恨,在官方层面基本“翻篇”了。两国进行军事交流和经贸往来,消除了政治上的最大障碍。
其次,两国在防务安全上各有所需。以色列面临的周边安全局势较为复杂,除了背靠美国这棵大树,也想寻求更多的政治、军事支持,特别是加强和北约国家的军事联系,而德国是北约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
最后,两国在武器装备领域优势互补,为军事技术交流奠定了基础。以色列在无人机、导弹、电子领域颇有建树,已经成为世界无人机研发和制造领域的佼佼者。以色列限于其本国地理位置,造船业并不发达,这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其常规动力潜艇、动力系统是块金字招牌,在国际市场颇为抢手。(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