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旧闻
东陵大盗孙殿英被俘的前前后后
-
王贞勤
孙殿英1928年7月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天下,而他于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的兵败被俘的经过以及最后的人生结局,却鲜为人知。
曾经投降汪伪政权的国民党军
孙殿英,1889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自小性格豪放,颇有游侠之气。长大后加入河南西部的民间组织——庙会道,凭着过人的机灵,逐渐混到庙会道的头目。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军,开始军旅生涯。1925年秋,他率部到山东济宁投奔直系军阀张宗昌,所部被张收编为第三十五师,他被任命为师长。1928年5月,其部被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收编,他被委任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1928年夏,孙殿英拥兵河北蓟县。7月,他串通惯匪马福田等人,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清东陵,率工兵营先后炸开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坟墓,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此事一时震惊国内外。为逃脱罪责,孙殿英用盗来的宝物到处行贿,最后终于逍遥法外,未受任何惩处。1930年5月至11月,孙殿英追随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起兵反蒋,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与蒋介石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殿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军长。“七七事变”爆发后,孙殿英所部在河北、豫北等地多次与日军作战,也数度同八路军发生摩擦。但孙殿英为人处世极为圆滑,在同日军和八路军为敌的同时,又分别同他们暗有来往。他在新五军军部附近开设了3个招待所,分别招待国民党将领、八路军和日本人,可谓“狡兔三窟”。1943年4月23日,孙殿英率部投降日军,成为汪伪政权的“和平救国军”。日本投降后,孙殿英自称是受蒋介石派遣打入敌人内部的,所部摇身一变,又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路军。解放战争开始后,孙殿英追随蒋介石打内战,该部被改编为新编第三纵队,孙殿英任总司令,驻防豫北重镇汤阴。1947年3月,国民党部队对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在损兵折将遭到失败之后,蒋介石开始改变战略,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发动猖狂的重点进攻。豫北是联系陕北、山东两大战场的战略要地,中共中央军委为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减轻山东、陕北这两个解放区主战场上的压力,3月下旬电令刘邓大军挺进豫北。刘伯承、邓小平坚决落实中央军委的指示,于3月22日迅速发起豫北战役,短短10天之内,解放军便攻克了豫北大部分国统区,拿下了孙殿英部驻守的五陵,将包围圈迅速向汤阴城紧缩。孙殿英看到战役刚刚打响,自己的部队便被打垮近三分之一,汤阴也即将被合围,十分沮丧。正在这时,蒋介石发来电报为他鼓气,表示会全力为他解围,孙殿英这才心稳神安。解放军围点打援歼敌有生力量4月4日,刘邓大军从四面开始向汤阴合围,汤阴攻坚战正式打响了。起初,刘邓首长并没有让部队拼尽全力攻城,这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部队以往野战打得多,尚缺少攻坚的经验,想通过使用小股部队轮番攻城的办法,让部队练练兵;二是汤阴城防布置得非常严密,贸然大规模攻城会吃亏;三是要以汤阴为“饵”,引诱其他地方的国民党军队来援,上演解放军的一贯拿手好戏“围点打援”。攻城前,刘伯承命令部队用无引信炮弹向城内发射劝降孙殿英起义的信件。孙殿英召集部下研究后,认为国民党有强大的海陆空军,并有美国做后台,战争只要打响,必获全胜;共军人少势弱,武器装备较国军更是悬殊,将来肯定不是蒋介石的对手;眼下的局势对他们也很有利,只要打胜这一仗,也有了今后同蒋讨价还价的本钱。权衡利弊之后,孙殿英决意继续随蒋反共,拒不投降,更不起义。孙殿英在抗战时期和八路军部队联过防,对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多少有些了解。他事先已估计到解放军会挖地道攻城,所以把护城河挖得又宽又深,等到解放军将地道挖到护城河外壁的时候,孙殿英命令工兵用机关枪猛烈射击,然后迅速埋进大量炸药,将地道炸塌。解放军改用云梯攻城,强越护城河,搭梯登城强攻。孙殿英即命士兵把手榴弹用石灰粉包着投下,一经爆炸烟灰四溅,呛得攻城的解放军指战员直打喷嚏,几次攻城都没奏效。双方在汤阴城下激战了近半个月,孙殿英的兵力日渐减少,枪支弹药也不多了,而城外的解放军却越围越多。孙殿英终于撑不住了,不断电请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和驻新乡的王仲廉救援,以解汤阴之围。在顾祝同的严厉斥令下,王仲廉终于派四十九旅等驰援汤阴,但在中途遭到解放军的截击。无奈之下,王仲廉又调出国民党军第二机械化快速纵队驰援。而这一切皆在刘邓首长的“掌握”之中,当第二快速纵队同淇县的增援部队一块闯入包围圈时,解放军的三纵急速插入敌后,截断其退路,与六纵合拢包围圈,最后将敌军全歼。得到第二快速纵队全军覆灭的战报,孙殿英如冷水浇头。到了4月下旬:孙殿英见解放军围攻愈紧,更加惶惶不安。临终前盛赞共产党人心胸宽广5月1日傍晚,解放军用十多门大炮向汤阴东北角城墙发起猛烈轰击,很快就将城墙掀开一个20多米宽的缺口,倒塌的城墙几乎将护城河填平。炮火一停,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就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动强攻。孙殿英意识到解放军这次是玩真的了,指挥部下拼死顽抗。经过一番激烈争夺,孙殿英自知大势已去,孙殿英遂欲举枪自杀,随从见了迅速夺去他的手枪。于是,一伙高级军官们簇拥着孙殿英,一窝蜂似的拥向城东南角那个有寨墙的大型地堡。孙殿英眼见自己已是水尽山穷,只好缴枪投降。至此,经过前后28个昼夜的激战,孙殿英的暂编第三纵队终于全军覆没。至5月28日,豫北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万多人。押送孙殿英的途中,刘伯承接见了孙殿英,对他说:“抗战时,你曾给我们一二九师让过路,请八路军的一些首长吃过饭,还主动送给我们一些枪支。虽然你后来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但我们不会忘记旧情。”刘伯承接着说:“我和邓政委还要请你吃顿饭,招待你一下。”随即,刘伯承安排参谋长李达亲自准备了这顿饭。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孙殿英非常感动,一再感谢刘邓首长的不杀之恩。饭后,孙殿英等被安全押送到了位于武安县牛头村的晋冀鲁豫军区军法处。孙殿英在押期间,军法处遵照刘伯承的指示,对他非常宽待,特地批准一名卫士照顾其生活。由于孙殿英因失败神情沮丧,整日郁郁寡欢,加上他吸食鸦片几十年,患上了“烟后痢”。这种病在当时虽是不治之症,军法处仍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积极为他请医治病。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军法处还不惜重金派人到蒋管区买来鸦片,采取逐步减量的办法,使孙殿英几十年的鸦片瘾慢慢戒除。但由于中毒太深,鸦片毒素扩散,孙殿英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拉着前来看望他的人之手,又感激又忏悔:“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对不起民众,对不起共产党。共产党宽宏大量,不记怨仇,真比国民党好太多啊!”1947年9月30日,孙殿英带着对自己一生的忏悔离开人世,时年58岁。(据《党史纵览》)